尊旭网 > 知识 >

石头狮子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7 13:52:24编辑:阿旭

新年民俗小知识

[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洗 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小除夕] [过赶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
[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拜年][开门炮仗]
[占岁][贴画鸡][聚财]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谷日][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石头生日][贺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元宵节][送孩儿灯][迎紫姑]
[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关于中国民俗的小知识

春节
春节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几十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石狮子有什么讲究?

石狮子的摆放讲究一般是有:
一、摆放的款式讲究: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作用,常用来守门。蹄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是雌狮。如果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鸟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称“ 三王之狮”。
二、摆放的数量的讲究:民间习俗狮子是镇宅神兽。而且狮子的嘴一个张开一个闭合,两者代表吐纳之意,有些放麒麟,麒麟也是神兽,而且有助于风水,特别对那些门对水(河,江)的,有驮水的作用。还有,石狮子的摆放一般是成双成对的。
三、摆放的石狮子材质的讲究:在我国许许多多的佛教圣地中常常供奉中骑着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也有人将其制作成汉白玉石狮子,神情较之普通石材的狮子多了几分韵味与玲珑剔透。
不过,有一点要提醒的,要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摆放这个石狮子,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摆放的。具体适合摆放什么风水物,最好还是结合你的八字五行情况定适合的风水物摆放为好,这建议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无相吉祥物摆放即可。


中国石狮子象征什么?

中国石狮子石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作用,常用来守门。狮子又是兽中之王,有显示尊贵和威严的作用,遵照传统习俗,成对的狮子是左雄右雌,还可以从狮子所踩之物来鉴别,蹄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蹄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连绵,是雌狮。如果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鸟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称“三王之狮”。还有南狮北狮之分,北狮威严雄壮,南狮生动有趣。


我国古代并没有狮子,古人为什么能雕刻出石狮子?

我国古代并没有狮子,古人能雕刻出石狮子全考补脑,看古书上是描述轮廓和寓意雕刻的,按照古书上的描述,请最好的匠师雕刻。这只是因为狮子的特性。狮子长得很像中国的上古时期的一种神兽,它就是狻猊,据说这是龙的儿子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见到狮子自然就对狮子有一种亲切感了古人想要雕刻一对猛兽用来守护宅院,可又不能违反等级规则,犯了忌讳,这就需要一种既能显示出主人家威严又不会犯忌讳的动物,由于佛家的推崇狮子成为了高贵尊严的灵兽,而且狮子凶猛的体型也使得人们将它作为威猛尊严的象征。  狮子是典型的热带草原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区,而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所以在我国是没有野生的狮子的。中国古代虽然不是狮子原产地,不过狮子还是有其他渠道进入中国的。狮子最早出现在中国,应该是在汉朝时期。,当时的皇帝看了之后就觉得新奇,与古书上描述的神兽狻猊简直一模一样。而且在以前,狮子也不是叫狮子这种名字。只是说在以前有些人出书,描述的这个神兽叫”师子“,而西域国家贡献的这种动物因为在中国是不存在的,所以在中国并没有没有名字,所以当时的人们就把这种动物按照书上的名字叫做“师子”。时至今日,狮子的形象已经广为人知,各种活灵活现的狮子雕刻作品出现在人们眼前,艺术是对客观存在的高度升华在威武的石狮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中国在古代并没有狮子,为何古人能雕刻出石狮子?

中国古代是没有狮子这种动物的存在,而且石狮子的本来面貌也不是狮子,而是一种叫做狻猊的神兽。这种神兽是龙之九子之一,长得非常的威武霸气,一般用在建筑物或者是或者一些祭祀用的香炉上。那个时候的石狮子跟现在的石狮子长得不一样。但从唐朝开始,在鼎盛时期万邦来朝,后来就有西域的国家贡献了狮子这种动物,当时的皇帝看了之后就觉得新奇,与古书上描述的神兽狻猊简直一模一样。而且在以前,狮子也不是叫狮子这种名字。只是说在以前有些人出书,描述的这个神兽叫”师子“,而西域国家贡献的这种动物因为在中国是不存在的,所以在中国并没有没有名字,所以当时的人们就把这种动物按照书上的名字叫做“师子”。后来加上了反犬旁,取名“狮子”。所以在唐宋以后,石狮子的外貌就根据西域进贡的狮子经过了一定的修改,但是跟失职还是有一定区别,以前的石狮子有可能你就看不出来是狮子,只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修改到现在,石狮子也越来越像狮子了,到现在你就也能一眼就看出来,那是狮子的外形,当然还是有一定不一样,真正的狮子并没有这么胖,而且嘴里面也不会含着一个东西,这只是为了突出他的特别寓意。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古代早期的一些石狮子雕塑,而现在的石狮子完全长得像两回事。还有一些壁画中的形象,描绘得非常抽象,除非是历史专业的同学,我想能够一眼认出来的同学还是很少。

各个朝代的石狮子有什么特征?

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而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清朝的《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石狮不仅有不同的时代特点,还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仅在母狮手掌下,有的爬上狮背,活泼可爱。据说在唐朝的时候,长安城以”坊“作为住宅区的单位。将一座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城内为坊,郊外为村。坊与坊之间有围墙和坊门。为了固定坊门防风抗震,坊柱由一对大石块夹住。但是光秃秃的石块显得太单调了,工匠们便在上面雕刻狮子、麒麟等祥瑞的图像。宋元以后,坊被取消了,但是这种风俗却流传了下来。大户人家为了显得自身的豪门气势,便在入门处按照坊门的样式修建门楼,门楼前的夹柱石逐渐演化成了蹲守的石狮子。扩展资料狮子形象始于汉朝,狮子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过来的。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石狮子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大多用于宫殿、庙观、衙署(古代的政府机关)以及高级官员、贵族和富商的住宅门口。而在现代,一般石狮子则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门口。石狮子种类1、北京狮:是指北京故宫的石狮。北京狮的造型一般尊严又大气,是皇权的象征。北京狮是皇家守卫门户确保皇宫安宁的瑞兽,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体态壮硕雄健、威锰无比、气势非常。统治者认为狮子不但可以避邪,还可带来祥瑞之气。2、献钱狮:是因石狮造型前一般常饰一串古钱而得名,它是南方石狮当中的一种造型。献钱狮寓有招财进宝之意,造型可爱乖巧,富有灵性。它是民间最为常见的一种石狮造型之一,常摆放于寺庙或是祠堂门前。献钱狮一般也为雌雄一对,雄狮常饰于大串的铜钱,寓意招财进宝。3、网球狮:又常叫做戏球狮,它也是南方最为常见的一种石狮造型。网球狮的造型是从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双狮戏球图演变而来的。相传狮为百兽之王,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佛教经典,对狮子非常推崇。网球狮的造型一般也是雌雄一对,但是雌雄狮子都是滚玩着一个大的绣球。4、潮汕狮: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石狮工艺造型,潮汕狮像狮子,又不像狮子,是一种经过夸张美化了的艺术形象。潮汕狮狮头高昂、鼻大嘴阔、双目圆瞪,头和脚遍布卷毛,身披鬃毛道道,既符合狮子的生态,又同整体的夸张相协调。5、港币狮:是舶来之物,随着西方银行的传入,最早出现在香港银行的门前,所以因此而得名。这类石狮比较写实,造型和真实的狮子造型差不多。它们一般是雄雌一对,或站或立于银行大门两侧,一般雄狮子嘴巴张开,寓意招财进宝。而雌狮子着闭着嘴巴,寓意守财之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石狮子

各个朝代的石狮子有什么特征?

相传东汉年间,狮子被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的皇帝。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被佛教推崇的狮子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高贵尊严的灵兽,中国很快从印度等地学到了石狮子的雕刻艺术,并且出现陈列墓前的现象。如四川雅安县高颐墓前的石狮子,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是东汉时期的遗物。所以狮子在中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出现的,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时,石狮子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由于采用传神的创作方法,石狮子完全中国化了。中国的雕刻艺术大师将石狮子雕刻得异常壮丽,而且逼真:头披卷毛,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力,神态盛气凌人……

明代后,石狮子雕刻艺术不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宫殿、府第、陵寝、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狮子守门;在门楣檐角、石栏杆等建筑上也雕上石狮作为装饰。如闻名中外的卢沟桥,其两边140个柱头上,都雕刻着玲珑活泼的石狮子。姿态多样,神情丰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灵活现。

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比较有名的狮子包括天安门前的狮子,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外的狮子,北京大学门前的狮子,沧州铁狮和卢沟桥望柱上的四百多只狮子,俗话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后,各有一对点缀性的大石狮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极为精美。右侧石狮子的腹部有一块伤痕。关于这道伤痕有两个传说:一是说,明代时的将领李国祯被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追击,躲藏在石狮子的后面,李自成发现了,举剑狠狠刺去,结果使石狮子受到误伤;另一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石狮子被侵略军所破坏。


上一篇:石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