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明孝宗张皇后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6 03:34:49编辑:阿旭

朱佑樘的张皇后叫什么啊?

  史书没有记载其名字。
  孝康敬皇后张氏(1470—1541年),明孝宗朱佑樘皇后,兴济人,父国子监生张峦。生明武宗朱厚照、蔚悼王朱厚炜和太康公主朱秀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选为太子妃。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册立为皇后。明武宗登基,尊为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尊号“慈寿皇太后”。明世宗嘉靖帝入继大统,称“圣母”,加尊号“昭圣慈寿”。嘉靖三年(1524年),加“昭圣康惠慈寿”,改称“伯母”,十五年(1536年),复加上“昭圣恭安康惠慈寿”。二十年八月八日去世,谥“孝康端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十月九日葬泰陵。


朱佑樘与张皇后

  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有张皇后

  作为明朝的中兴明君,朱佑樘最具人格魅力,他勤政,为人宽和,私生活严于律己。

  据说,明孝宗朱佑樘生母纪氏本是宫中专职守内藏的女史,一次偶然机会,得到宪宗临幸怀孕。宠妃万氏风闻后,派人加害,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这样纪氏偷偷生下了后来的皇子朱佑樘。纪氏恐罹祸,让门监张敏将孩子抱去溺死,张敏知道宪宗尚无子嗣,秘密哺养起来。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宪宗对镜长叹道:“老将至而无子。”张敏连忙伏地道:“死罪,万岁已有子。”纪氏生子哺 养之事才为公开。此时男孩已五六岁了。当男孩被接到周太后仁寿宫,取名 朱佑樘,册立为皇太子的同时,生母纪氏却在宫中暴卒,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

  但根据《明史》记载:“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佑堂,宪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纪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 ,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


  其中出入或为史书语焉不详,或为传说添油加醋,凭空想象。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朱佑樘童年悲惨,能活下来比较幸运就是了。
  现在我们开始说张皇后,张皇后是兴济人,父亲张峦是大明帝国最高学府太学院的学生。要说地位那太学院可比现在的北大还厉害,北大最少还有个清华和他竞争,这太学院在明朝那是一支独秀,那竞争可比进北大大多了。


  张皇后的母亲金氏,连她女儿是皇后都没名字,她自己就更不用说了。张皇后的出生情况可就厉害了,据金氏自己说一天晚上不知怎么就梦见一个月亮突然跑到自己肚子里了,幸好看看天上那个月亮还在。不然恋人们幻想的花前月下的情景全都得泡汤。当然,既然金氏是自己梦见月亮进到自己肚子里的,那这月亮到底是圆的还是扁的还不都是她说了算,如果是现代的话根本就没人心她的,但那个时候却很多人相信。这和现代的炒作是一个道理,金氏就通过这个炒作使张皇后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已经闻名遐迩。


  既然张皇后的出生如此与众不同,那她也就自然的很有名气。有名气或许会有很多麻烦,但也会有很多好处.就因为名气大,人长得又漂亮,成化二十三年,张皇后被选为太子妃。有的太子妃可能会当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太子妃,甚至当着当着就和太子一块玩完.但张皇后却很快就升职了,因为当年先是万贞儿死了,然后明宪宗也跟着而去,朱佑樘当了皇帝.张皇后自然就跟着当了皇后.

  可见,明宪宗幼年生活并不好过,张皇后也是从太子妃跟他的,所以夫妻感情应该可以用患难之交


一个被踹死,一个被抽死,一个被烧死,嘉靖帝的3位皇后为何结局都如此悲惨?

因为嘉靖帝生性其实暴躁,不允许妃子有一点点的反抗,三位皇后就是因为发了一下脾气,说了几句抱怨的话,就被嘉靖帝害死了,可见,她们作为嘉靖帝的妃子,也是可怜之人啊。第一位皇后是陈莲,她出生在书香门第,温柔而且又贤惠,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嘉靖帝对她是挺满意的,但是就因为她发了一下火,就被踹死了。那个时候,本来陈莲跟嘉靖帝关系是很好的,而且陈莲怀孕了,但是就是因为在一次的交谈中,嘉靖帝摸了一下妃子张顺妃的手,顿时陈莲很生气,就摔了杯子,很生气就走了,嘉靖帝简直比她更生气,上去就是一脚,直接把陈莲踹流产了,就这样,陈莲就死了。第二位就是张顺妃啦,本来她就见证了陈皇后是怎么死的,所以小心谨慎,但是还是因为一句抱怨的话,被嘉靖帝用鞭子抽死了。那时候嘉靖帝非常喜欢道术,所以就经常组织后宫的妃子还有宫女穿上道袍,来举行各种的祭祀活动,张皇后呢,也是一时的挑剔了吧,就嫌弃了一下嘉靖帝给她的道袍,发了几句牢骚,抱怨了一下,没想到的是,抱怨的话就这样传到了嘉靖帝耳中,惹得嘉靖帝很生气,就把她给抽死了。第三位皇后是方妃,她是因为害死了嘉靖帝喜欢的端妃,宫内着火,嘉靖帝不让人去救她,然后她才被活活烧死的。端妃是嘉靖帝后来非常喜欢的一位妃子,但是方妃却陷害她,把她害死了,那天,方妃的寝宫也不知道为什么着火了,宫里面的人去灭火,但是被嘉靖帝阻止了,所以方妃就这样被烧死了。我觉得,作为嘉靖帝的妃子真的挺可怜的,嘉靖帝脾气太暴躁了,连怀孕的陈皇后都能一脚踹死,可想而知,他是有多狠心了。

历史上的明孝宗的张皇后为人怎么样?

明孝宗张皇后,河北兴济人,父为国子监生张峦,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张氏选立为太子妃;十月,立为皇后。孝宗笃爱皇后,不立妃嫔,帝后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孝宗以皇后故,颇为优待外戚,追封岳父张峦为昌国公,封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侯。妻弟嚣张跋扈,言官时常进谏,孝宗努力为之调解。武宗即位后,严厉打击舅舅嚣张行为。武宗无子而终,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定策立兴王世子朱厚熜为新君,即嘉靖帝,由此引发了争夺名分的惨烈大议礼。嘉靖获胜后,打击报复张太后,借故杀死其弟,张太后凄凉去世,葬礼被严重减杀。


明孝宗和张皇后不是非常真爱嘛,为什么没

张皇后是朱佑樘的发妻,虽不能确定是不是很爱,不管怎么说都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史上上记载朱佑樘的童年很悲催,而且身体也确实很差,其实我到觉得朱佑樘只有张皇后一个应该也是与他体弱有关的,当然感情深厚也是必然。古代不管怎么说男尊女卑,皇帝痴情有点不能相信,所以对于一些人说朱佑樘只有皇后是因为真爱,我到觉得这算的上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种原因自然和自己体弱有关。


后宫佳丽三千,为何明孝宗可以坚持一夫一妻?

主要是因为明孝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一辈子只爱张皇后一人。因为爱所以心中容不下其他人,他也认为一生只一人这辈子足够了。据野史记载明孝宗的成长经历特别悲惨,据说他是一个蛮夷之女所生,经过好心人藏匿才太监院六年,才免遭万皇后迫害。最终被皇帝得知有这么一个儿子的存在,而且保证了性命。在皇上去逝朱祰樘登基,称明孝宗改国号为弘治。明孝宗是一个好皇帝,爱民如子。他一生有很多让人钦佩的事情,如他清除奸臣、重用贤臣,多采纳贤臣的意见,严格管控官宦,让他们在处理犯人时尽量减轻刑罚。就是有这样一个好皇帝,在明孝宗统治时期,才会出现国泰民安,一片和气的景象。明孝宗在位时实行一夫一妻制,真正意义上达到了男女平等的局面,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与皇后每天都像平民百姓样,早上他上朝,晚上只专注与陪伴张皇后。这也是历史唯一一个一生只爱一人的皇帝了,他这一辈子直到死去也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我觉得明孝宗一生只爱张皇后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像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原生态家庭,明孝宗小时候亲眼看到母亲是如何死在宫斗下的,自己也险被这种皇宫生活下死去,他六年前都是隐藏着生活,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童年会留下很大的阴影。长大后他会害怕这种生活,后来能遇到真爱估计也是因为两个一起经历了许多,最终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过命的感觉,才会真心去爱张皇后。不然就因那种家庭环境成长会很难爱上一个人。就这么看明孝宗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张皇后。

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娶张皇后一人,她有何魅力?

明孝宗朱佑樘是大明朝第九任帝王,他一生勤政爱民。与明朝大多数不作为的帝王相比,他不仅是位有仁心仁德的帝王还是位非常有政治抱负的君主。而他最被后人称赞的是,他的一生只爱他的皇后一人。他是中国历史上面为数不多的后宫只有一位皇后没有其他嫔妃的君主。明孝宗朱佑樘虽然出生在皇宫之中,但是他出生时候他的父亲明宪宗却不知道他的存在。因为当时明宪宗非常宠爱万贵妃。这个万贵妃非常善妒但是她自己身体不好,她生的皇子没活多久便死了。所以在后宫之中只要有人怀上了皇子,她便命人去迫害后宫怀孕的女子。孝宗朱佑樘的母亲纪氏原本只是个宫女,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明宪宗宠幸居然怀孕了。当时万贵妃便把纪氏打入冷宫并命宫女给她堕胎,因为宫女不忍心便向万贵妃谎称纪氏是腹胀不是怀孕,万贵妃这才放过了纪氏。纪氏便偷偷在冷宫中生下孝宗朱佑樘。孝宗朱佑樘的童年是在冷宫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再后来明宪宗年纪越来越大但是却无子,这个时候有太监告诉明宪宗有个儿子在冷宫。明孝宗朱佑樘这才见到自己的父亲,他才最终成为堂堂正正的皇子。可是她的母亲纪氏不久后便暴毙身亡,那个告诉明宪宗的太监也吞金而死。当时周太后担心明孝宗朱佑樘的安全,便亲自抚养朱佑樘,就这样明孝宗朱佑樘才顺利长大后来继承帝位。可以看得出来,明孝宗朱佑樘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因为他父亲过于宠爱万贵妃,所以才会出现后宫女子接二连三被迫害。这可能给年幼的朱佑樘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所以他成年之后,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以外,后宫再无其他妃子。

为什么明孝宗那般痴情于张皇后呢?

明孝宗朱佑樘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只有一个老婆(张皇后)的皇帝。如果不是这道题,我都不知道在那般封建的古代社会里,而且是皇帝的身份,居然真的存在“一夫一妻”。说不惊讶是假的,可说他们之间就是因为爱情,我连自己都很难说服。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有关帝后恩爱的资料也就寥寥几句,留给世人的是满怀羡慕的猜测和想象。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明孝宗和张皇后在年少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夫妻,而且一路相互扶持,走向帝后之位。在政期间,也是有商有量,做出了不少漂亮的政绩。这与他们夫妻二人之间的感情深厚是离不开的。正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们不单是事业上的伙伴,情感上的羁绊多多少少也是会有些的。2.节点问题。在明孝宗年轻时,有史记记载了,是曾经有官员上奏,让其多纳嫔妃的。之所以耽搁下来,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孝顺。正好经历了哀事,而明孝宗又是以“孝顺”著称,这个时候纳妃就显得有点不切实际。后面,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也就耽搁了下来。再后来,就演变成我们看到的“一夫一妻”。尽管他们恩爱有佳,可是张皇后的结局却不尽人意,甚至是有些许凄惨。这也为这段感情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点。兜兜转转,过去的体制和思想,总归在某些程度上造就了不同的结局和惨剧。尽管如此,我还是期待他们的痴情是真的,捍卫感情的完整也是真的。毕竟,一生一世一双人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圆满。

明孝宗为何一生只娶了一位妻子?

  实际上在男权社会是很早就开始出现了,在古代的更是这种的关系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古代社会,在封建社会里女人是很没有地位和权利的所以在古代史实行一夫多妻制,在皇宫中才会有所谓的争宠,但是除了明孝宗。  明孝宗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位十八年,开创了明朝盛世“弘治中兴”,队内赛在一夫多妻制得到封建社会里,明孝宗只有一位妻子,在古代可堪称一个神话,但是,这是有什么原因呢?  明孝宗的母亲在怀明孝宗的时候,就遭到当时皇上的宠妃万贵妃的陷害,在明孝宗出生更是对明孝宗的百般谋害,这样的后宫尔虞我诈,所以明孝宗对于后宫的妃嫔的斗争,这样领明孝宗深恶痛绝,并且希望改变这样的状态,于是就医生只娶一位妻子。  其次,明孝宗深爱着妻子张皇后,作为皇帝的明孝宗并没有多与的时间与精力去经营另外一份感情,所以只娶她一人。  最后还要一个原因就是张皇后必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并且能够与明孝宗有共同的特点的人。  至于明孝宗为什么一生只娶一位妻子,和张太后的个人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明孝宗后宫为什么只有张氏一人?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孝宗登基之后,扫除了皇宫内外的奸臣 ,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一批品德高尚又有才能的人,使当时的朝政焕然一新,明孝宗勤于国家政事,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体恤百姓再度中兴了明朝建立盛世。人民将明孝宗在位期间称赞为“弘治中兴”,孝宗去世后,上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一生中都只娶了张皇后一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只有妻子的皇帝。明孝宗的皇后张氏是兴济(今河北沧州市北)人。根据明朝选择皇后的规定,皇后只能选择平民之家。张皇后的的父亲张峦通过读书考上了秀才,之后又用乡贡的名额进入国子监深造,,成为国子监生。张氏出身于读书之家,是一个非常有家教的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日,张氏和明孝宗成婚。明孝宗一生中非常宠爱皇后,他们两夫妻每天都生活在一起 ,就和平民百姓一样,而且明孝宗还爱屋及乌非常优待张家,他追封岳父张峦为昌国公,封张皇后的弟弟张鹤龄寿宁侯,册封张延龄建昌伯, 还给张皇后的两个弟弟修建了府邸,可见明孝宗对妻子的重视。明孝宗是在后宫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最后才继承了皇位的,他非常珍惜和张皇后平凡的幸福,不想去破坏和张皇后真挚的感情,也不希望自己的后宫每天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进行着无意义的斗争与内耗,他希望用更多的心思放在国家的大事上,所以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一人。

大家知道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一夫一妻”的皇帝吗?

明朝的明孝宗 历史上唯一个实行一夫一妻的皇帝

崇信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

中国历代皇帝基本上都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明孝宗却改变了这个记录,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其他嫔妃。这也就为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团。孝宗为什么只娶一位皇后呢?是他真的崇信一夫一妻制,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孝宗的皇后张氏是河北兴济人(今河北沧州市北)。张区出生于一个读书人家庭,张氏的父亲张峦是宪宗年间的秀才,后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与同时期的女性不同,张氏自幼便受到了比较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她活泼可爱,又知书达礼的独特性格。这也许是为什么孝宗对她钟爱一生的原因之一吧。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张氏被选为淑女,送入宫中与当时身为皇太子的朱佑樘成婚,婚后立为太子妃。同年九月,宪宗去世,朱佑樘继位,是为孝宗,张氏也被封为皇后。孝宗幼年生活坎坷,为避万贵妃的迫害,六岁以前一直跟母亲和被宪宗废掉的吴皇后秘密地在冷宫中生活。虽然后来被立为太子,但在万贵妃的淫威下,每天也是提心吊胆,朝不保夕。孝宗从小就十分厌恶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他知首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是后宫斗争的根源,有争斗总会有牺牲。他那死去的母亲和帮助母亲抚养自己的吴皇后,无不是后宫争斗的牺牲品。他讨厌后宫的争斗,讨厌再有人像自己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所以,从小他就决心自己今后只娶一个女人,好好地爱她,宠她,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张氏成为皇后之后,尽心尽力地辅佐孝宗,帮助他整顿朝纲,出谋划策。孝宗一朝,主上勤政,善于纳谏,规改过失,与皇后的贤惠是分不开的。张皇后本人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每天在孝宗繁忙政务之余,陪他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如同一对民间伉俪一样朝夕共处。孝宗从小便被立为太子,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深受儒家节欲修身思想的熏陶,对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再加上张皇后活泼可爱、温柔贤惠,深合孝宗的口味,所以孝宗也没心思再考虑选纳别的妃嫔了。


弘治四年(1491年)的九月,张皇后为孝宗生下了第一个皇子,也就是后来荒唐透顶的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孝宗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对于张皇后自然更是宠爱。但是在那个年代,讲究的是多子多孙,皇帝之家更是如此。皇帝的子孙多少,是关系到国家承嗣的大事。当年宪宗无子,大臣们就曾上疏请求宪宗,多纳妃嫔,广播雨露,以多得子嗣。孝宗皇帝只有一个皇后,一个儿子的状况,引起了大臣们的关注,弘治初年,张皇后尚无生子的时候,就有御马监左少监郭镛上疏奏请孝宗预先淑女,等为宪宗服丧期满三年后从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但这份上疏立即遭到了当时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的反对,他上疏说:“六宫的制度当然应当完备。但是三年丁忧之期也不能逾之。现在先皇的皇陵尚未建完,守丧的茅棚还是新的,怎么能提纳妃之事呢?”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的制度。谢迁这么一说,纳妃的事情也就没有人敢再提起了。


后来,大臣们多次上奏要求皇帝多置内宠,但是,孝宗一直没有这么做。孝宗对张皇后的宠爱之情,可以说是明明白白,无可争议。这在中国古代所有的皇帝之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张皇后受宠爱于皇上,他的两个弟弟恃权放纵,鱼肉乡里。大臣们因为张氏史弟的事情曾多次上疏,请求孝宗予以规治。孝宗怕会伤害皇后的感情,一直没有同意大臣们的上奏。张氏兄弟更加嚣张,对那些参奏他们的大臣说:“我们是皇上唯一的小舅子,是国舅爷,皇上不会拿我们怎么样的,你们尽管参吧。”但是孝宗正致力于整肃朝纲,对于外戚的放纵也是有限度的。他派人去查实张氏兄弟的事情,为了不损伤他和皇后的感情,只能警告张氏兄弟,在一次宴会上,孝宗趁皇后不在的时候,狠狠的把张氏兄弟数落了一番,警告他们今后不可再做违法之事,否则定会严惩。这次宴会后,张氏兄弟的行径果然收敛了很多。


张皇后同孝宗一生恩爱,共生有两子三女,皇长子朱厚照是后来的武宗,皇二子朱厚炜与皇长女太康公主先后夭折。孝宗从小受苦,身体孱弱,1505年五月病死,终年三十六年岁,葬于泰陵。孝宗临死的时候曾感叹道:再过几年太子就可以单独办事了。只可惜这位单脉相传的武宗昏庸无道,不但葬送了孝宗十几年励精图治的成果,还断绝了孝宗一支的血脉。孝宗一生贤明有道,被人称为“中兴之令主”,到头来弄个血脉断绝,不能不为人所叹息。


张皇后一生受孝宗的宠爱,孝宗死后,儿子朱厚照登基,册封她为皇太后,可以说是一生荣耀。但是,人生变换,本是无常,又有谁能预料身后的际遇呢?武宗死后,由于没有子嗣,只好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以后,借口张氏的弟弟张延龄试图谋逆,将其捕入狱中,张皇后的另一个弟弟张鹤龄又被人揭发谋反,也被逮捕。张皇后放下太后的架子为弟弟求情,竟遭到皇帝的拒绝。一生荣耀的张皇后此时变得无依无无靠,没多久就“忧死”宫中


学习一下,我也不知道


上一篇:明天也要作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