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斌
我国朦胧派诗人梁小斌先生简介
梁小斌
安徽合肥人,1954年生,朦胧诗代表诗人。自1984年被工厂除名后,一直靠阶段性的打工为生。他前后曾从事过车间操作工、绿化工、电台编辑、杂志编辑、计划生育宣传干部、广告公司策划等多种职业。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诗作被选入高中教材。
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中国文联1986年版),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天津社科2001年版)《地主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梁小斌如是说》(即出)。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选入《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雪白的墙》(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获1982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上,梁小斌被评为年度推荐诗人。
推荐语中这么写到:
“诗人梁小斌,一个磨难时代的诗歌童话,他坚韧而坚强地持续写作,在生活的边缘依然把诗歌完全融入了生命的状态。
新时期文学启蒙时这位诗人坚实、清澈、透明而深邃的诗句,在中国所有城市的旷野呼啸而过,他朴素而寓意深切的诗歌依然影响着现在的人们。
梁小斌诗歌中蕴涵的深情和智慧,是近15年来汉语写作历程一个多棱面的见证,更难得可贵的是,这样冰块一样生活着的诗人,通过自己卧薪尝胆的努力,恢复或说绵延着一种纯粹、高贵的文学理想:以透明消解阴晦,以深沉埋葬浅薄,以少战胜多。”
代表作:雪白的墙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多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爱洁白的墙。
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不会的,
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谁有《雪白的墙》赏析
你好
正像《春天的故事》那首歌里所唱到的,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风涤荡了神州大地层层的阴霾。但人们不会忘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神州大地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不会忘记那个让人心灵阻隔的年代,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怀疑和猜测;不会忘记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人们的心灵被涂抹的肮脏不堪,整个社会充满了污浊、暗淡。诗人梁小斌写于1980年《雪白的墙》是对经历十年浩劫人们心灵的一次真切呼唤。
文革之后,人们从劫后余生的创痛中复苏,开始憧憬美好的生活,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作者从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他看到一个工人在粉刷那个曾经脏乱不堪的围墙,虽然他工作很吃力,但面带微笑,因为它遮盖了那些污言秽语。那个曾经在梦中出现的洁白的墙如今就出现的眼前,它比牛奶还要洁白。我要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不要再在上面涂抹,永远让它洁白。这是发自儿童内心的呼唤,发自心灵深处的爱。作者以通晓明白的语言,深邃的象征,去唤醒人们的曾经麻木的心灵。
生活中人们易于忽略一些小的事情,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然而正是这些易于被人们忽略的事情往往能够唤起人们的真爱。对于诗歌创作,梁小斌认为,"意义重大不是由所谓重大政治事件来表现的。一块蓝手绢从晒台上落下,同样也是意义重大的。"因此,他在艺术实践中致力于从日常生活撷取平凡的意象,以表现某种深刻的寓意。本诗中,作者选择了"洁白的墙"这个尺方之地,显现了神州大地的全貌,以小见大,避免了大而空洞的说教。
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这个深刻的主题。"洁白的墙"象征了纯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粗鲁的字"象征了对人们心灵所遭受的毒害。"蜡笔"本来是可以画出美丽图画的工具,但在这里却变成了制造黑暗和污浊的帮凶。"工人"象征了和诗人一样心怀天下,以真诚和爱心去关爱他人,去唤醒他人的拯救者。孩子的"梦"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作为主旋律在全诗中先后出现了三次,其中在诗歌的开头和结尾各一次,这样的结构不但使全诗首尾呼应,气势连贯,而且达到了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加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诗意在反复的咏叹中,达到了高潮。
诗作中借用儿童的眼睛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新鲜独特的象征的选择,使诗作亦真亦幻,让人们有一种朦胧感,这些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朦胧诗的创作主张不谋而合,所以本诗也可以列入朦胧诗的研究范畴。此篇和作者的另一篇诗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在写作风格、视角选择和意义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哪些?诗人的特点是什么?朦胧的特点是什么?
新时期:
从一九八○年开始,忽然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顾城 (1956—1993)男,北京人。雷米,顾城的妻子,诗人。顾城七十年代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他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在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作者简介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急急急!
作者简介: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写作背景:舒婷是在中国正遭受十年浩劫的动乱中成长的。她初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后又当过工人。在国家蒙难、人民遭殃的混乱岁月,备尝艰辛的舒婷,内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四人帮”粉碎了,她又是何等的满怀喜悦!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扩展资料歌颂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诗人写出了不少佳作。舒婷的抒情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中华儿女向祖国母亲倾吐情怀的歌。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为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生活现象中撷取了平凡而富有特征的事物,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古莲的胚芽”“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以博喻的方法赋予它们以诗意。又通过“我是……”的句式,将这些彼此并不相关的零散形象组合在一起。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各节最后那“祖国啊”的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最后达到高潮,在节奏的跃动中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拳拳深情;诗人的那种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也由此得以充分地展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作者:舒婷简介
舒婷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至于舒婷诗属何派,很难定论的,她的诗委婉但感情强烈,若要分,那只能是感性诗人,爱国诗人。
她的诗结构洒脱不拘于成规,流畅而又如溪水般潺潺,真正给人美的享受,所用之词以能沁人心脾为准,读之无不与之共鸣。体会的是她的诗,她的意境,她的心,更是理之所在,情之所至。
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最具代表性的是“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大海”“思念”......我最喜欢的是致橡树,摘录如下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作品目录:
《我爱你》《奔月》《船》《滴水观音》《读雪》
《国光》《好朋友》《还乡》《黄昏》
《会唱歌的鸢尾花》《惠安女子》《流水线》《眠钟》
《女侍》《墙(我无法反抗墙)》《人心的法则》《神女峰》
《始祖鸟》《双桅船》《朔望》《思念》《四月的黄昏》
《送友出国》《脱轨》《往事二三》《我希望》
《献给我的同代人》《小窗之歌》《斜坡》
《也许?--答一位作者的寂寞》《雨别》《赠》《赠别》
《这也是一切》《致大海》《致橡树》《中秋夜》《自画像》。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梁小斌 阅读答案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梁小斌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更热爱着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
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我静静沐浴
让河流把我洗黑
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
我仰望秋天
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客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秋天的存在
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
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我长时间欣赏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1.“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这句话选用"歌唱"一词,目的在说明什么?
2.”和流量俺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这句话中”荡漾“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首是抒发作者对秋天风光的喜爱之情,选用了很多赞美的词语,请列举出来。
4.这首是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1.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秋天是有声音的 会说话的,它是用自己的景色来说话的。
2..“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思想以“荡漾”来形容,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思想”的活跃。也为诗篇增添了活泼的动感。
3.“成熟”、“深沉”、“优美”、“泛着金光”
4..《热爱秋天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执著;诗篇既写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又赞颂了创造的永恒。
不好意思哈,第一道题……
上一篇:梁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