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
中国歼-7战斗机都有哪些型别,分别有什么作用?
1.歼7原型机:右侧翼根装有1门30毫米机炮,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发动机为涡喷7型发动机。
2.歼7I昼间防空型:左侧翼根加装1门30毫米机炮,进气道调节锥改为无级调节,以提高水平加速能力,原型采用3级调节,歼7I唇口圆弧半径增至2毫米。
3.歼7A出口型:采用涡喷7B大推力发动机,歼7A的纺锤性减速伞舱放置在垂尾和喷口之间。
4.歼7II:歼7I座舱盖向前开启,歼7II座舱盖向后开启,前部设置固定风挡,在机腹中线设置720升超音速副油箱。老式的副油箱只有480升。
5.歼7B是歼7II的出口型:可携带“魔术”R.550 近距空空导弹。
6.歼7A升级到歼7II的出口型:保留歼7A座舱后部的小窗口 .
7.歼7N:进口到伊朗,是歼7MP的改进版本。
8.歼7W:进口到约旦。
9.歼7IIA:空速管缩短,移到机头右上方改为固定安装,而以前型号的空速管在进气口下放可向上折起,垂尾顶部安装有涂成绿色的甚高频天线。
10.歼7H原命名为歼7IIH:在歼7II上增加使用“霹雳”-8空空导弹的能力,该型有4个挂点,可携带通用挂梁,在垂尾顶部没有配备涂绿色的甚高频天线。
11.歼7IIK:是歼7H的改进型,采用歼7M的机翼和燃油系统,采用涡喷-7乙C发动机用于出口。
12.歼7BS:是歼7B的简化版本,用于出口。
13.歼7M:是歼7IIA的改型,可以使用霹雳-2,霹雳-7和西方各种近距离空空导弹,进气口一侧加装了尖锥状的姿态传感器,座舱后方的天线接近四边形,长度缩短。
14.歼7IIM:是歼7M的改进型。
15.歼7P:是歼7M的改进型,进口到巴基斯坦。
16.歼7MP:是歼7P的升级版本,加装座舱后视镜,使用马丁贝克10L零零弹射座椅,尾垂顶部两侧各装有两个雷达告警接受天线。
17.歼7N:可以挂载AIM-7P和魔术导弹,采用褐色,绿色等迷彩涂装。
18.歼7III:加大背脊和进气锥,背脊从座舱一直延伸到垂直安定面,背脊上没有天线,垂尾顶端和进气口两处各加装了3根柱状敌我识别天线,进气口右上方有固定空速管,还有突起的气压传感器,尾翼弦长加大,座舱盖向右侧开启,风挡上有明显突起的WG113-1甲型后视镜,后改称歼7C。
19.歼7IIIA:后改称歼7D,歼7D比歼7C的机体更长、更粗,采用双联装23毫米机炮,加装红外/箔条投放器,和歼7C比垂尾尖端和根部的天线不一样,歼7C和歼7D的机炮安置在机腹,翼根处没有机炮。
20.歼7E:是歼7M的改进版本,最大的特征是改机翼为双三角翼的新型歼击机。
21.歼7EH:是歼7E的海军型,内翼后掠角57度,外翼后掠角42度,增加了前后缘机动襟翼。
22.歼7MG:座舱加装平视显示器,该型的各种天线有所缩小,歼7MG具有携带霹雳-9空空导弹的能力,采用双三角翼。
23.歼7EB:是解放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该型拆除武器系统,加装了特技飞行高精度仪表。
24.歼7PG:新型的出口机型,采用机翼锂铝合金整体油箱,新型的平显,整体圆弧风挡玻璃。
25.歼7FS:进气道采用机头下颌进气的方式,进气口上方有一个突出的雷达罩。
26.歼7MF:采用机腹进气道,便于安装口径更大的雷达,以获得更完善的空地作战能力,延续了歼7E的双三角翼和前缘襟翼,该型采用整体风挡,外挂点增加到7个。
27.歼教7:用于飞行员高级战术科目训练,歼教7的衍生型号有歼教7A、歼教7B、歼教7P、歼教7N、歼教7PG等型号。
歼击机有哪些特点?
歼击机,亦称格斗歼击机、战斗机、截击机。歼击机主要用于在空中歼灭敌机和其他空袭兵器,但也可攻击地面目标。其特点是体积小、速度快、爬升和机动性好,是航空兵进行空中斗争的主要机种。这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歼击机。在1915年夏初,“福克”式EⅠ型单翼歼击机出现在西部战线上空,其优势很快在空战中显示出来,英、法等协约国飞机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损失。史称“福克”灾难开始了。为了进一步扩大优势,德国又先后推出了E系列各型歼击机。1915年9月服役的EⅡ型歼击机,在原EⅠ型歼击机的基础上,换掉59千瓦的汽缸旋转式发动机,改装一台74千瓦的汽缸旋转式发动机,解决了该型机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增大火力,德国又在EⅡ型歼击机的基础上,用一挺“施潘道”式机枪替换了“帕拉贝吕姆”式机枪,研制出EⅢ型歼击机,后又加装一挺机枪。EⅣ型机是E系列的最后一型。该型机装有一台120千瓦的汽缸旋转式发动机。在上述E系列各型中,产量最大的是EⅢ型。为了摆脱“福克”灾难,重新夺回空中战场的主动权,协约国先后推出了B.E.2C和F.E.2b、DH.2、科德隆GⅢ和GⅣ型、纽波特10型和斯巴德SV型等歼击机。其中法制“纽波特”型和英制DH.2型歼击机战术性能较好。协约国一度改变了空中作战形势。
中国空军目前还有多少歼7强5在服役
歼7在2006年停产之前已经生产了上千架,但随着第三代战机的列装而逐步退役。我军歼7系列目前共计284架歼7E,78架歼-7G,50架歼-7C/D,若干歼-7IIM和歼教-7A,总计480-550架左右。其中歼-7E加歼-7G共362架,还可以用10年。强5也在2012年停产,一共生产了数百架,逐步退役下来,现在可能还有不到200架,将来必然会被歼轰7替代。
中国的歼-7什么时候退役?
歼-7目前还没有完全退出现役的计划,但是很多飞机在使用到一定年限后自动退役了,所以歼-7的比重现在在逐步减少。歼-7的生产商是成飞,根据成飞现在的生产能力推算,成飞现在所有生产线都在生产歼-10和枭龙,并没有生产歼-7的各种战斗型号了,但是还有歼教-7在生产。另外,歼-8F依旧还在生产,这点很明确。现在,歼-10、苏-27、歼-11、苏-30、飞豹大约占中国所有作战飞机的30-40%,应该超过400架。歼-8F的数量很难确定,应该超过100架,不过是否超过200架不得知。剩下主要的是歼8、歼8-2和歼-7各种型号。
歼-7型歼击机有什么特点?
歼-7是70年代比较先进的机型,该飞机的设计很讲究外形和结构,其特点是,机身细长并呈圆筒状,机头进气道内装无级调节锥,后机身内置单发动机,机翼由悬臂式三角形中单翼,前缘后掠角为57度,下反2度。尾翼由悬臂式大后掠角单垂尾和全动平尾组成。该飞机经过使用后,表明其性能可靠,具有机动灵活、飞行性能好、近战火力强等特点。在战斗指标的试验中,分别进行了空对空、空对地攻击,分别与4种不同型号的战斗机进行了空中战斗试验,结果都证明该机具有良好的战斗性能。
歼七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歼-7战斗机,原型为苏联于1961年转让的米格-21F-13,分代为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我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有多种改型。 我国由50年代末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我国,尤其是生产技术。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 但由于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21制造出来。 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确定成都飞机厂和贵州飞机厂也生产歼-7。后来基型歼-7大约生产了十几架。 歼-7基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进气道进气锥可分三级调节。发动机为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38.245千牛,加力56.388千牛。涡喷-7是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于1963年按前苏联Р11-Ф-300发动机开始仿制的,1966年12月国家验收,1967年小批生产。1968年转至黎阳公司试制,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首翻期为100小时,总寿命300小时。 1980年后涡喷-基型基本停产。在使用初期出现了不少影响可靠性、耐久性与维修性的结构问题,通过改变结构、更换材料和改进工艺,基本排除故障。改进包括,新工艺制造的涡轮叶片和部分重要零部件,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则重新设计。后期的涡喷-7的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 歼-7基型揭开了歼-7系列的序幕。此后歼-7衍生了众多的改型。 歼-7基本性能: 翼展7.15米 机长13.945米 机高4.103米 机翼面积23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57度 实用升限17500米 正常起飞重量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5480千克 机内燃油2080千克 最大航程1480千米15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平飞速度217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97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215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800~1000米
上一篇:嫁给我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