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赛世家
《狄尔赛的玛丽亚》主要讲了什么?
《狄尔赛的玛丽亚》是巴西诗人贡沙加(1744~1807)的一部诗集,发表于1792年。
贡沙加在诗歌中赞美了自己心爱的玛丽亚,这是因为诗人由于得到了玛丽亚的帮助,才结束了流放生涯的缘故。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自由诗人的身份颂扬了玛丽亚,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囚笼生活的陈诉和对失去的幸福的追忆。
在颂扬玛丽亚的第一部分诗篇里没有出现作者自己,而出现了一些幸福的“牧童”的假定形象,和无数神话般的比喻,以及一些表达自己感情的形象,在第二部分里,诗人抒发了自己和心爱的人的离别忧思,而诗人本身的形象和他的悲苦命运则常常由狄尔赛这一假定形象来体现。贡沙加在这些哀歌中表达了他的真正的感情。
《史记》主要讲了什么?
《史记》,是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始作于太初元年(前104年),至天汉2年(前99年)因作者为李陵辩解获罪下狱遭到宫刑而搁浅。作者出狱后,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并加进了自己更为光辉的思想,历10年艰辛,终在武帝太始4年(前93年)前后完成。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中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极其宝贵的贡献。作者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态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4年(前101年)共3000年时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其中对战国和秦汉记载尤详。特别是对西汉不到100年的历史竟用了几乎全书一半的篇幅进行了撰述。
它是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较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中国古代历史、反映中国古代社会面貌的伟大历史巨著。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526500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按帝王世系与年代记载历代帝王的治政情况与政治大事;“表”用简单的表格排比谱列各个历史时期帝王和诸侯国间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记载个别事件始末的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近似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世家”主要叙述诸侯王国的世系与兴衰存亡的历史,也包括汉代宗室和有功之臣以及历史上有某些特殊地位的人,如孔子、陈涉等;“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事迹,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上述5类中,“列传”、“本纪”和“世家”均为传记文学作品。
作者继承过去历史著作的传统,从几千年杂乱无章的历史资料中进行整理、考核和排比,尔后分别归类于100多个历史人物的传记之中,又以8书总述其历史背景,最后在年表中排比年代,从时间上加以补充,使全书体系完整,疏而不漏,从而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文学样式。因其主要内容是本纪和列传,故称之为纪传体通史。
《史记》问世2000多年来,它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给予了后世以无穷的启示和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史学方面,它是历代“通史”和“正史”的典范,特别是它的体裁形式,一直被《汉书》以后的一切“正史”所沿用。
在文学方面,传记文学的形式、体裁及文笔对后世散文乃至小说等文学样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后的古文家把它作为古文写作的楷模,后来的戏曲、小说都从中吸取大量素材。作家“发愤著书”的精神更成为了我们优良的民族传统直接继承和发扬。它先后被译成了英、法、俄、日等国文字而流行世界。
鲁迅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被后世誉称为“史圣”、“中国历史学之父”。日本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福田定一,因仰慕司马迁竟自名为司马辽太郎,意思是比司马迁远为逊色。
请问《福尔赛世家》的故事梗概是怎样的?谢谢!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着重叙述福尔赛家族中大房老乔里恩父子和二房詹姆士与索米斯父子的交恶。《有产业的人》一开头写老乔里恩在自己家里为庆祝孙女琼和建筑师菲力普·波辛尼订婚举行茶会。福尔赛各房的人都来了。作者借此机会把这个家族的男男女女详略不等地描写了一番。着重的当然是族长老乔里恩,二房詹姆士和他的儿子索米斯,而落拓不羁的建筑师波辛尼则成了姑太太们窃窃私议的对象。还有索米斯的妻子伊琳,作者以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美人形象,并从詹姆士的思想活动中透露出她和索米斯不大融洽。
文学三部曲?哪三部
文学三部曲的相关资料如下,希望找到的资料能对你 了解文学三部曲有所帮助。
“三部曲”一词来源于古代希腊。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年)首创了三部曲的悲剧形式。(又称“三联剧”) 并创作了胜利三部曲:《俄瑞斯忒斯》三部曲。(分别是《阿加门农》、《奠酒人》、《欧墨尼得》)从此,三部曲这一名词就问世了。不过当时这一名词是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是针对音乐艺术而言的。
后来文学家们就借用了这一名词,但是在含义上却稍有变化。现在的三部曲是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作品。
现辑录部分“三部曲”作品如下。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雷加的《潜力》三部曲:《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站在最前列》、《蓝色的青枫林》。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
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月下》、《雾中》、《风前》。
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
李季的《杨高传》三部曲:《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女儿出征记》。
叶君健的《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
郑万隆的《当代青年》三部曲:《年轻的朋友们》、《红灯·黄灯·绿灯》、《明天再见》。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俄国阿历克赛·康斯坦丁诺维奇·托尔斯泰的《历史》三部曲:《伊凡雷帝之死》、《沙皇费多尔》、《沙皇鲍里斯》。
苏联阿尔·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苏联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阿加门农》、《奠酒人》、《欧墨尼得》。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
法国巴尔扎克的《幻灭》三部曲:《两诗人》、《外省伟人的巴黎》、《发明家的苦恼》。
英国高尔斯华绥的《现代戏剧》三部曲:《白猿》、《钥匙》、《天鹅之歌》
英国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美国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小镇》、《大宅》。
美国德莱塞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
意大利但丁的《神曲》三部曲:《地狱》、《炼狱》、《天堂》。
高尔斯华绥的生平事迹
约翰·高尔斯华绥(Hohn Galsworthy,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伦敦的大律师,并经营好几家公司
。高尔斯华绥毕业于年津大学法律系,1890年取得律师资格。1891至1893年游历欧洲,结识了约瑟夫·康拉德,成为莫逆之交。
高尔斯华绥1895年开始创作,他师承俄法两国现实主义大师。1897年发表作品,直到《岛国的法利赛人》(1904)问世才引起人们的重视。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和第一个剧本《银盒》给作者带来了广泛的声誉,确立了高尔斯华绥文坛上的地位。此后他又发表了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1906)、《骑虎》(1920)、《出租》(1921);《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1924)、《钥匙》(1926)、《天鹅之歌》(1928)和《尾声》三部曲:《女侍》(1931)、《开花的荒野》(1932)、《河那边》(1933)。其中前两个三部曲各有两个短篇插曲。
高尔斯华绥的主要戏剧作品有《银盒》(1906)、《斗争》(1909)、《正义》(1910)、《鸽子》(1912)、《皮肤游戏》(1920)和《忠诚》(1922)等。这些剧在60到70年代上演时极为成功。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集。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
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的颁奖词
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年),英国著名作家。出身于英国苏来郡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正统教育,先就读于哈罗中学,后入牛津大学攻读法律,1890年获律师营业执照,却无心经营,到世界各地旅游。在去国外考察旅行途中,邂逅了英国作家康拉德,受其影响,从此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895年开始文学创作,1897年开始发表作品,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几乎平均每年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和一个剧本,因而在英国文坛享有崇高的声誉。其重要著作有《洛宾别墅》《银匣》《庄园》《友爱》《弗里兰的一家》,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家史》《现代喜剧》和《尾声》。代表作为《福尔赛家史》。1932年,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主要是小说家,作为小说家有时他的作品中小说与散文的因素是交织的,如《福尔赛家史》的《残夏》,那优美的文体,就好像一阕规模宏伟的交响乐中的一个简短的抒情间奏曲。这一文体风格使高尔斯华绥在散文中也成为名家。 文题背景: 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作者也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福尔赛世家》
《福尔赛世家》的作者高尔斯华绥(1867—1933)是20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戏剧家。他生在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就读于牛津大学,专攻法律。1889年毕业后,他对当律师不感兴趣,便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长篇巨著《福尔赛世家》是高尔斯华绥的一个三部曲。它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第一部《有产业的人》是三部中最好的一部。作品主要写福尔赛世家的家庭问题、爱情纠葛,使读者透过这些纠葛去体会广阔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作者在《有产业的人》中描绘了索米斯、波辛尼、伊琳、老乔里恩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索米斯是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典型的福尔赛精神,作者对他进行了鞭挞。在他的心目中,不仅金钱、房产、股票、公债,而且包括人,都是他占有的对象。作者对老乔里恩则给予了肯定。他满怀同情心,原谅了曾使他痛心的伊琳,对占有一切的福尔赛精神作了一定的反叛。像这样的“正面人物”,作品中还有不少,如老乔里恩的儿子乔里思,琼也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的。对这些正面形象的描写,减少了作品的批判性。
《残夏》是紧接《有产业的人》的插曲。写的是6年以后福尔赛世家的生活。
上一篇:符振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