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敬
谁有《贾谊传》的译文啊?
三桥语文网
汉书新注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说明】本传叙述贾谊及其政论。贾谊年少能文,被文帝召为博士,一年间提升至太中大夫。建议适时改制,为文帝所欣赏,但被周勃等老臣所排挤,出任长沙王太傅,转为梁怀王太傅。多次上疏陈说政事,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诸侯王权力,抗击匈奴侵扰,倡导礼义教化,重农抑商,谕教太子。后因梁王刘揖坠马而死,自伤失职,悲伤而死。他好辞赋,擅长政论,深识时势,议论剀切。《史记》以贾谊与屈原同传,是因贾生有《吊屈原赋》,又有似屈原受贬的遭遇;从司马迁“爽然自失”的评语中,还可悟到作者同情怀才不遇的寓意。但贾谊究属不是一般文人,而是政论家,其著名的政论《陈政事疏》乃千古杰作。《汉书》传写其人,详载其论,实是抓住了贾谊最主要最本质之点;班固又引刘向“其论甚美,通达国体”之论,颇有识见。于此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固也有胜过司马迁的史识。 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1)。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2),召置门下(3),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4),故与李斯同邑(5),而尝学事焉(6),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属(zhǔ)文:写文章。称:闻名。(2)秀材:优秀人才。(3)门下:府门之下。(4)治平:言政治和平而不苛刻。(5)李斯:秦朝丞相。(6)学事:在其门下学习。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1)。每诏令议下(2),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悦)之,超迁(3),岁中至太中大夫(4)。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最为少:言贾谊在博士中最年轻。(2)诏令议下:皇帝发下诏令,要求廷臣议论。(3)超迁:破格提拔。(4)太中大夫:官名。掌议论。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1),易服色制度(2),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3),色上(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逞)也(4)。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6),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正朔:正月初一。这里指历法。(2)制度:《史记》作“正制度”,是。正:订正之意。(3)草具:草拟。仪法:礼仪制度。(4)谦让:辞让。遑:闲暇。未遑:顾不及之意。(5)绛(jiàng):绛侯周勃。灌: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冯敬:当时为御史大夫。(6)毁:诋毁。纷乱:扰乱。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谊既以适(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渡)湘水(1),为赋以吊屈原(2)。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3),其终篇曰:“已矣!国亡(无)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4)。谊追伤之,因以自喻(5)。其辞曰(6):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湘水:即湘江。今湖南省最大的河流。(2)屈原:名平,楚国大臣。伟大的诗人。(3)《离骚赋》:屈原赋之代表作。今存。(4)江:指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5)喻:比喻,(5)辞:指贾谊的《吊屈原赋》。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恭承嘉惠兮(1),俟罪长沙(2)。仄(侧)闻屈原兮(3),自湛(沈)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汨罗。造托湘流兮(4),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5),乃损厥身。乌(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6)。阘茸尊显兮(7),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8),方正倒植(9)。谓随、夷溷(混)兮(10),谓跖、�廉(11);莫邪为钝兮(12),铅刀为铦(13)。于嗟默默(14),生之亡(无)故兮(15)!斡弃周鼎(16),宝康瓠兮(17)。腾驾罢(疲)牛(18),骖蹇驴兮(19);骥垂两耳(20),服盐车兮(21)。章父荐屦(22),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引咎兮(23)!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嘉惠:指皇帝的诏命。(2)俟罪:待罪。古代官吏供职的谦词。(3)侧闻:传闻。(4)造:到达。托:寄托。(5)罔极:没有一定之规。(6)鸱鸮(chīxiāo):像猫头鹰一类的鸟。(7)阘茸(tàróng):缺德无才之人。(8)逆曳(yè):颠倒之意。(9)倒植:倒置。(10)随:卞随,商汤时贤人。夷:伯夷,周初之人。(11)跖:盗跖。�:庄�,楚盗。(12)莫邪:相传为春秋时吴国著名的宝剑。(13)铅刀:铅质之刀,言其不锋利。铦(xiāo):锋利。(14)默默:不得意。(15)生:生死之生。生之无故:不如无生之意。(16)斡(wò)弃:抛弃。周鼎:周朝传国之宝鼎。(17)康瓠(hù):破瓦壶。(18)腾驾:驾辕。(19)骖:古时用三匹以上的马拉车,两边的马曰“骖”。蹇(jiǎn)驴:瘸腿驴。 (20)垂两耳:马匹负重超量之困态。(21)服:驾也。(22)章父(fú):古代的一种冠名。荐屦:垫鞋。(23)离:遭到。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谇曰(1):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抑)郁其谁语?凤缥缥其高逝兮(2),夫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3),沕渊潜以自珍(4);偭蟂獭以隐处兮(5),夫岂从虾与蛭蚓(6)?所贵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臧(藏)。使麒麟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邮(尤)兮(7),亦夫子之故也(8)!历九州而相其君兮(9),何必怀此都也(10)?凤皇翔于千仞兮(11),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12),遥增击而去之(13)。彼寻常之汗(污)渎兮(14),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15),固将制于蝼(16)。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谇(suì):一,作“讯”。犹宣也。(2)缥缥:轻举貌。(3)袭:效法之意。九渊:深渊。(4)沕(wù):潜藏貌。(5)偭(miǎo):背也。蟂獭:水中食鱼之动物。(6)蛭:蚂蟥。蚓:蚯蚓。(7)般纷纷:乱纷纷。离:遭也。尤:过失。(8)亦夫子之故:意谓如屈原之遭遇。(9)九州:这里是天下之代称。(10)都:国都,这里是指楚国。(11)千仞:极言其高。古代八尺(一说七尺)曰“仞”。(12)细德:虚伪的道德。(13)增击:言展翅高飞。 (14)寻常:平常。污渎:死水沟。(15)鳣(zhān)、鲸:皆大鱼。(16)蝼:蝼蚁。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谊为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谊舍(1),止于坐隅(2)。服(�)似鸮(3),不祥鸟也。谊既以适(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其辞曰(4):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鵩(fu):类似猫头鹰的鸟。(2)止:停歇。坐隅:坐席的旁边。(3)鸮:猫头鹰。(4)辞:指贾谊的《鵩鸟赋》。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单阏之岁(1),四月孟夏(2),庚子日斜(3),服(�)集余舍,止于坐隅,貌甚闲暇。异物来崪(萃)(4),私怪其故,发书占之,谶言其度(5)。曰“野鸟入室,主人将去。”问于子服(�)(6):“余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7),语余其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单阏:卯年之别称。贾谊此赋作于丁卯年,即汉文帝六年。(2)孟夏:夏季第一个月,即四月。(3)庚子:四月二十三日。日斜:太阳偏西。(4)萃(cuì):止也。(5)谶(chèn)言:预言未来的吉凶。(6)子鵩:对鵩鸟之美称。(7)淹速:迟速。这里指寿命长短。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服(鵩)乃太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意。万物变化,固亡(无)休息。斡流而迁(1),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变化而嬗(2)。沕穆亡(无)间(3),胡可胜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忧喜聚门,吉凶同域。彼吴强大(5),夫差以败(6);越栖会稽(7),勾践伯(霸)世(8)。斯游遂成(9),卒被五刑(10);傅说胥靡(11),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何异纠纆(12)!命不可说,孰知其极(13)?水激则旱(悍)(14),矢激则远。万物回薄(15),震荡相转。云烝雨降,纠错相纷(16)。大钩播物(17),坱圠亡(无)垠(18)。天不可与虑,道不可与谋,迟速有命,乌识其时(19)?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斡流:运转。(2)嬗:更替。(3)沕穆:微妙深远貌。(4)祸兮福所倚等句:此是《老子》之言。言祸福的辩证关系。(5)吴:春秋时吴国。(6)夫差:春秋末年吴国之国王,败于越而自杀。(7)越:春秋时越国。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8)勾践:春秋末年越国之国王,卧薪尝胆,灭了吴国。霸世:称霸于世。(9)斯:李斯,被赵高害死。 (10)五刑:古代的五种刑法,这里指极刑。(11)傅说:殷高宗武丁信用的大臣。胥靡:对被强迫劳动的奴隶之称。(12)纠纆(mò):古代两股绳拧在一起曰“纠”,三股绳拧在一起曰“纆”。(13)极:止也。(14)悍:湍急。(15)回:运转。薄:逼迫。(16)纠错:纠结交错。 (17)大钧:指创造万物的上天。(18)坱圠(yǎngyà):亦作“坱轧”。漫无边际貌。无垠:无边无际。(19)乌:犹何。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且夫天地为炉,造化为工(1);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合散消息(2),安有常则?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3),何足控揣(4);化为异物(5),又何足患!小智自私,贱彼贵我;达人大观(6),物亡(无)不可。贪夫徇(殉)财,列(烈)士徇(殉)名;夸者死权(7),品庶每生(8)。忧迫之徒(9),或(惑)趋西东;大人不曲,意(亿)变齐同(10)。愚士系俗(11),僒若囚拘(12);至人遗物(13),独与道俱(14)。众人惑惑,好恶积意(臆)(15);真人恬漠(16),独与道息(17)。释智遗形(18),超然自丧(19);寥廓忽荒(20),与道翱翔。乘流则逝(21),得坎则止(22);纵躯委命(23),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24)?澹乎若深渊之靓(静)(25),泛乎若不系之舟(26)。不以生故自保,养空而浮(27)。德人无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28),何足以疑(29)!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造化:指创造和化育万物的“上天”。工:指冶炼的工匠。(2)合散消息:结合、分散,消亡,生长。(3)忽然:偶然。(4)控揣:言矜持自责。控:引也。揣:持也。(5)异物:古代有说人死后变为另一种形体,曰“异物”。(6)达人:同下文的“大人”、“至人”、“真人”、“德人”意近,皆指所谓通达事理与道德高尚之人。(7)夸者:追求名利与权势之人。 (8)品庶:众庶。每:贪也。(9)怵:为利所诱。迫:为贫所迫。(10)亿变:万千变化。齐同:同样。 (11)系俗:拘于习俗。 (12)僒(jǔn):困窘。(13)遗物:摆脱一切俗累。(14)道:指道家所谓“大道”。(15)积臆:言积满胸怀。(16)恬漠:虚静恬淡。(17)息:存在。(18)释:放弃。遗:遗忘。(19)自丧:万念俱消而超 然物外之意。(20)忽荒:恍惚。(21)逝:往也。(22)坎:坑。这里 指险难。 (23)纵躯委命:将身躯委托于自然。(24)休:息也。(25)澹(dàn):水面平静。这里指人心安静。(26)泛:泛滥。这里指人心波 动。(27)养:吴恂云,“养疑�字之省,为古文‘漾’字”。(28)蒂芥:细 小的鲠刺。比喻因琐事而心中烦恼,(29)疑:忧虑。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禧)(1),坐宣室(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3)。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4)。怀王,上少子,爱(5),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6)。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受禧:接受祭神的胙肉,象征受神赐福。(2)宣室:未央宫前 殿正室。(3)前席:在席上向前移动。(4)梁怀王:刘揖,又名胜,文 帝之少子,(5)爱:谓受宠爱。(6)数问:言汉朝向其多次询问政事。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1)。诸侯王僭拟(2),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3)。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4)。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疏阔:不完备。(2)僭拟:上比于天子。(3)淮南、济北王: 指淮南王刘长、北王刘兴居。(4)其大略曰:下文即贾谊的《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臣窃惟事势(1),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 息者六(2),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3)。进言者皆曰 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 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4)。夫抱火盾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5),火 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6),首尾衡 决(7),国制抢攘(8),非甚有纪(9),胡可谓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 孰(熟)数之于前(10),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臣:对天子言时之自称。窃:私下,自谦之词。惟:思虑。(2)长太息:深深的叹息。(3)疏举:逐条列举。(4)体:根本。(5)厝(cuò):放置。积薪:柴草堆。(6)舛(chuǎn)逆:错乱颠倒。(7)衡决:横断,脱节。(8)抢攘:纷乱。 (9)纪:条理,秩序。(10)孰:详尽。数:列举。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1),匈奴宾服,四荒乡(向)风(2),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大数既得(3),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4),名誉之美,垂于无穷。《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5),上配太祖(6),与汉亡(无)极(7)。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8),至孝也;以幸天下(9),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10),轻重同得(11),后可以为万世法程(12),虽有愚幼不肖之嗣(13),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14),致此非难也。其具可素陈于前(15),愿幸无忽(16)。臣谨稽之天地(17),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熟)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无)以易此。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首领:头与颈,引申为生命。(2)四荒:指四方边远地区。向风:归顺之意。(3)大数:大计,指治天下的大政方针。(4)没:去也。(5)顾成之庙:汉文帝生前为自己所建的庙。这里指称文帝及其帝业。(6)太祖:即汉高祖刘邦。(7)无极:没有止境。(8)六亲:说法不一。《贾子·六术篇》说六亲是:父,昆弟,从父昆弟,从祖昆弟,曾祖昆弟,族兄弟。(9)幸:造福。(10)立经陈纪:建立纲纪。(11)轻重同得:对轻重、主次、缓急都处理得当。(12)法程:法式,榜样。(13)不肖之嗣:不成器之后代。(14)少:稍许。佐下风:言在下面辅助。(15)具:具体办法。(16)忽:忽视。(17)稽:考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夫树国固必相疑(拟)之势(1),下数被其殃(2),上数爽其忧(3),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4),亲兄之子西乡(向)而击(5),今吴又见告矣(6)。天子春秋鼎盛(7),行义未过(8),德泽有加焉(9),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10),权力且十此者乎(11)!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树国:建立诸侯王国。固:本来。拟:比拟,引申为对立。(2)下:指民众。下文“上”,指帝王。(3)爽:伤也。(4)亲弟:指文帝之弟淮南王刘长。(5)亲兄之子:指文帝之侄济北王刘兴居。(6)吴:指吴王刘濞。(7)春秋:这里指年龄。春秋鼎盛:正当壮年。(8)过:过失。(9)德泽:恩惠。(10)莫大:言最大。(11)十此:言十倍于此。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然而天下少安(1),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2)。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3),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4),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5),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为之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少安:稍安。(2)傅相:指诸侯王国的太傅与丞相,皆由朝廷指派。(3)冠:举行加冠仪式,标志成年。(4)赐罢:下令罢免。(5)彼:他们,这里指诸侯王。丞、尉:皆官名,泛指中级文武官。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1)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隳)骨肉之属而抗到之(2),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3),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4),黥布王淮南(5),彭越王梁(6),韩信王韩(7),张敖王赵(8),贯高为相(9),卢绾王燕(10),陈豨在代(11),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无)恙(12),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肴(淆)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侧)室之势以预席之也(13)。诸公幸者,乃为中涓(14),其次廑(仅)得舍人(15),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16),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17),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然尚有可诿者(18),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19),元王王楚(20),中子王赵(21),幽王王淮阳(22),共王王梁(23),灵王王燕(24),厉王王淮南(25),六七贵人皆亡(无)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26)。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27),汉法令非行也(28)。虽行不轨如厉王者(29),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30)!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环)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31),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32)?故疏者必危(33),亲者必乱(34),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35)。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徵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黄帝曰等句:引文见《六韬》。熭(wèi):曝晒。(2)已:以后。隳(huī):毁坏。抗刭:以刀割脖子,指杀头。(3)齐桓:齐桓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五霸之一。(4)淮阴侯:即韩信。本书有其传。(5)黥布:即英布。本书有其传。(6)彭越:本书有其传。(7)韩信:韩王信。本书有其传。(8)张敖:张耳之子。本书有其传。(9)贯高:赵王张敖之丞相。(10)卢绾:本书有其传。(11)陈豨:本书《韩信传》附其传。(12)无恙:无忧病,这里指活着。(13)侧室:古代指称卿大夫之支子(妾生之女)。侧室之势:指很小的权势。预:预先。席:凭借。 (14)中涓:官名。侍从官。(15)舍人:指门客。(16)渥(wò):优厚。(17)角(jué):较量。角材:较量材能高低。(18)诿(wěi):推托。(19)悼惠王:刘邦之子齐王刘肥。(20)元王:刘邦之弟楚王刘交。(21)中子:指刘邦之子赵王刘如意。(22)幽王:刘邦之子淮阳王刘友。(23)共王:刘邦之子梁王刘恢。(24)灵王:刘邦之子燕王刘建。(25)厉王:即淮南王刘长。(26)帝制:建立帝制。天子自为:自为天子。(27)黄屋:皇帝车上丝织的黄色车盖。(28)非行:不能推行。 (29)不轨:不遵守法制。(30)致:至也。 (31)悍:勇猛。 (32)领:治理。此:指诸侯王。(33)疏者:指异姓王。(34)亲者:指同姓王。 (35)所以然:指造成危乱局面的诸侯王制度。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1),而芒刃不顿(钝)者(2),所排击剥割(3),皆众理解也(4)。至于髋髀之所(5),非斤则斧(6)。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7),臣以为不缺则折(8)。胡不用之淮南、济北(9)?势不可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坦:春秋时人,屠牛者。解:剖、割。(2)芒刃:锋利的刀刃。(3)排击割剥:指宰牛的劳作。(4)众理解:按肌体解剖。(5)髋(kuān):坐骨。髀(bì):大腿骨。髋髀:泛指大骨。(6)斤:砍刀。(7)婴:加也。(8)缺:缺口。折:折断。(9)不用:这里指不用仁义。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臣窃迹前事(1),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2),则最先反;韩信倚胡(3),则又后;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才)二万五千户耳(4),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5),今虽以(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6),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7),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8)。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9),虽在细民(10),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11),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12),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13),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14);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15),下无倍畔(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16),柴奇、开章之计不萌(17),细民乡(向)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18),植遗腹(19),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壹动而五业附(20),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21)?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窃迹前事:考察往事。(2)淮阴:指淮阴侯韩信。(3)韩信:指韩王信。胡:指匈奴。(4)长沙:指长沙王吴芮。(5)樊、郦、绛、灌:樊哙、郦商、绛侯周勃、灌婴,四人于汉初皆封为列侯,而非封王。(6)彻侯:列侯。(7)菹醢(zūhǎi):杀人剁成肉酱。(8)众建:多建立。少:减少,削弱。(9)辐(fú):车轮上聚集于中轴的直木。凑:聚集。 (10)细民:平民、小民。(11)割地定制:指确定和贯彻“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之策。(12)毕:全部。次:指长幼等差。分(fèn)地:指所封之地。(13)须:待也。(14)偿:补偿。(15)莫虑不王:《新书》作“虑莫不王”,是也。(16)利几:原为项羽部将,归汉后封为颍川侯,后以反诛,参见《高帝纪》。(17)柴奇、开章:两人皆参与淮南王刘长谋反。 (18)卧:放置。赤子:初生婴儿。(19)植遗腹,朝委裘:杨树达据黄生说,“此言幼君不胜礼服,坐朝则委袭于地耳。”(20)壹动: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贯彻实施。五业:指上面述及的“明”、“廉”、“仁”、“义”、“圣”。(21)谁惮:怕什么。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1)。一胜之大几如要(腰)(2),一指之大几如股(3),平居不可屈信(伸)(4),一二指搐(5),身虑亡(无)聊(6)。失今不治,必为锢疾(7),后虽有扁鹊(8),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跖戾(9)。元王之子(10),帝之从弟也(11);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12)。惠王(13),亲兄子也;今之王者(14),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无)分地以安天下(15),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16),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跖戾。可痛哭者,此病是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瘇(zhǒng):足肿。(2)胫:小腿,几:几乎。(3)指:脚趾。股:大腿。(4)平:睡。居:坐。(5)搐(chù):抽搐,牵动。(6)无聊:难受之意。(7)锢疾:久治难愈之病。(8)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9)跖:足掌。戾:通“捩”,扭转。跖戾:足掌扭伤。(10)元王:楚元王刘交。(11)从弟:堂弟。(12)从弟之子:指楚王刘戊。(13)惠王:齐悼惠王刘肥。“惠王”之下脱“之子”二字,因齐悼惠王乃文帝之亲兄,而非亲兄子。有说“惠王”当作“哀王”,因哀王乃惠王之子,则是文帝之亲兄子。(14)今之王:指齐文王刘则,乃文帝兄子之子。(15)亲者:谓文帝之子孙。(16)疏者:谓楚元王、齐悼惠王之后。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天下之势方倒县(悬)(1)。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2),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侮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无)已也(3),而汉岁致金絮采(彩)缯以奉之(4)。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5);天子共(供)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倒县(悬)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7)?非亶(但)倒县(悬)而已,又类辟(躄)(8),且病痱(9)。夫辟(躄)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10),五尺以上不轻得息(11),斥候望烽燧不得卧(12),将吏被(披)甲胄而睡(13),臣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14),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1)倒悬:倒挂;颠倒。(2)蛮夷:对兄弟之蔑称。(3)无已:言没有止境。(4)致:赠送。(5)操:权柄。 (6)顾:反也。(7)犹:还。为:谓。(8)类:类似。躄(bì):腿瘸。(9)病:患也。痱(féi):风病,偏枯。(10)长爵:高爵。轻:易也。复:免除兵役。张宴云:“虽受高爵之赏,犹将御寇,不得复除逸豫也。”(11)五尺:谓儿童。汉身高五尺约当今一百十五公分。不轻得息:谓当作战备。(12)斥候:哨兵。望:了望。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13)睡:坐寐。(14)臣:贾谊自谓。三桥语文网
三桥语文网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1),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无)具甚矣(2)。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3),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4)。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5)?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6),伏中行说而笞其背(7),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8)。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9),不搏反寇而搏畜菟(兔
古代姓冯的名人有哪些?
1、冯唐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西汉大臣,其祖父为战国赵国中丘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称于时,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汉文帝乘车遇到冯唐,谈到赵将李齐才能,并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侵犯。冯唐直言道:“即使汉文帝有这样的将领,也不会任用。”汉文帝大怒,并起身回宫。之后文帝召见并指责其当众羞辱自己,冯唐道歉说:“我这个鄙陋的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彼时,匈奴大举进犯、并杀死都尉孙卬。汉文帝向冯唐请教当初言语的原因,冯唐回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如果要支持边防将领,必须赏罚恰当。并主张应当宽恕当时因为瞒报杀敌人数的魏尚,继续支持其守卫边防。文帝赞同冯唐劝谏,并派遣其去赦免魏尚,使其复职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辅佐战事。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被任命为楚相,但很快被罢免。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当时匈奴犯边,帝广征贤良,虽然冯唐再次被举荐,可是已经九十多岁了,只能任命其子冯遂为郎。因为冯唐出仕尚晚,且因汉武帝求贤时已经年过古稀,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世学者文人通常用冯唐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2、冯异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著名军事家,为颍川冯氏先祖。精通孙子兵法,协助刘秀创建东汉政权,随刘秀安定河北,为刘秀偏将军,封应侯。后又封为孟津将军。在多年的行军作战中,冯异为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冯异谦逊,从不夸己功,诸将并坐论功,他常避于大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刘秀即位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汉明帝时封为“云台二十八功臣”之一。建武十年(34年)病逝于军中,谥曰节侯。3、冯梦龙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4、冯子材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祖籍博白,生于钦州沙尾村,晚清名将。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冯子才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5、冯国用冯国用(1323年-1358年),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元末朱元璋帐下大将,宋国公冯胜之兄。少好读书,通兵法,初与弟冯胜结寨自保,后归朱元璋,劝朱元璋先取金陵以为根本。渡江后掌亲兵,多立战功,累擢至亲军都指挥使。至正十九年(1359年),因暴卒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谥“武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姓
古代有没有姓冯的名人
春秋战国 冯子简,能断大事,封郑国卿。 冯缓容,孟赏君收备于辟梵卷市义。 冯权,孟赏君客事列史 冯亭,孟赏君客事列史。 冯正乾,进士,任知县后升湖广黄州知府。 汉朝 冯唐,封威齐王。 冯国馨,十二名臣。 冯奉世,威振西夏,赐爵关内侯。 冯敬,封信国公。 冯汉东,封宰相。 冯选烈,十八学士,封太保。 冯灵让,封宰相,万寿宫功臣。 冯芝圻,翁阁功臣,任琉球书。 冯孜景,户部主事,仕福建诏武知府。 冯异,佐光武帝灭王奔,列二十八大将。 冯良,汉安帝诏征封臣不任,学识渊博,隐居设馆育人。 冯直,汉顺帝举任将军。 冯衍,凌云赋以自励。 冯立,封西河太守,一般廉洁。 冯行已,列洛社耆十三人。 冯锟,封廷尉,赐银不收,深受百姓拥护,人称立、锟为大冯君。 冯芳,列西元八校尉。 冯羡,列八史。 冯源,进士。 冯邦求,宣和蜀进士。 冯震武,蜀汉进士。 冯宝佑,蜀汉进士。 冯寅启,蜀汉进士。 冯子备,蜀汉进士。 冯德选,十八学士。 冯七,晋授沙中介,奇熏万里。 冯礼,立誓小方著书。 冯诞,北魏高祖之妹安乐公主附马都尉。 唐朝 冯辑,政和进士,仕文阁学士,右中大夫。 冯胜,开国辅臣,仕进荣大夫,右柱国参军卫国公。 冯豹,道德可钦,设教丽山之下。 冯信,托青以辞,公孙述之诏。 冯定,端疑若植,端疑锦之称。 冯德明,唐大学士,封果信公。 冯谢,封威王。 冯去非,封魏王。 冯宿,状元,与大文人韩愈同榜,美称龙虎榜。 冯期,进士。 冯子修,进士。 冯与,进士。 五代十国 冯道相,进士。 冯可道,进士,任五代亭。 冯道南,任两朝良将。 冯万宝,九卿科道。 冯道根,任左将军。 冯文粲,任云南总督府总督,在宋朝又任总兵。 宋朝 冯京,显书简册,与王尊等三状元编辑《史记》。 冯相国,任三朝震齐侯。 冯休,汉、周两朝良将,后真帝诏聘不任,隐居著书。 冯允,任推步校尉,行进尚书。 冯行仕,封节义公。 冯异灵,封章公将军。 冯诗运,附科解元,侍郎中。 冯允锟,行通尚书。 冯元清,推步校尉。 冯岁祯,封太子太保。 冯玉芝,任广西总督,封震齐侯。 冯涧,身历三朝震齐侯。 冯益相,任五洲总督。 冯允,进士。 冯尧廷,进士。 冯渊,侠士。 冯万武,进士,任真定府知府,宋末居(四川)重庆。 元朝 冯仲山,元朝初举人,任果州流溪知县。 冯铨,封太子太保。 冯骑,任输林院士。 冯汉东,宫廷宰相。 冯景泰,户部主事,任福建知府。 冯方列,西元八校尉。 冯立,家起三千地,无私推于昆友,封魏王。 明朝 冯国用,封魏王。 冯胜用,封魏王。 冯钦,任兵部右侍郎。 冯守,任户部右侍郎。 冯琦,掌朝书秘。 冯从龙,进士,九任兵部、吏部武选,陕西、山东按擦司,湖广布政司,吏部天官。邻水关河人,卒葬邻水城南门外乌龟碑。 冯彦章,进士,任宛平知县,大竹县训导,葬学宫。 冯任,任山海亲巡抚。 冯允中,镇守山西大通,封总兵。 冯梦祯,文章与唐代胡瞿辟载入四书。 冯天贵,封太子太保。 冯庞,兵部尚书。 冯震,礼部总大夫。 冯崇,封东齐王。 冯阳,封东阁学士。 冯时崇,封太子太保。 冯伸已,任柳州府名官。 冯慆,进士。 冯福谦,举人。 清朝 冯汉直,顺治三年封将军。 冯景明,授命湖广宝庆府右都督。垫江人。 冯篶,谷城御史,后任山东,湖广知府,敢言忤权贵,引疾归倾置业。南充人。 冯子才,封太子太保,搞法名将。 冯丹香,乾隆进士,任双流县署,四川乡试考官。 冯庚飚,嘉庆时任输林院编修。 冯天培,顺治解元,任知县。 冯成修,进士,任江南大主考。 冯昌,嘉庆进士,任御史。 冯开闱,禀生,任荣县教谕。 冯学谟,岁贡,任射洪县训导。 冯襄,道光举人,任顺天府知县。 冯谷溪,任福建南下知县。 冯更新,五行出生,在太平天国军阵亡。 冯敏昌,乾隆时任会试主考。 冯跃祖,选拔,任平乡县知县。 冯士岱,选拔,任荣山县教谕。 冯学飚,进士,任山东德平知县,诰授奉直大夫。 冯三锡,拔贡,任知县,道光十四年与冯在生编邻水县志。 冯缉,举人,任江安知县。 冯咸一,任大礼寺中承。 冯怀贞,岁贡,任合川县训导。 冯成范,岁贡,任秀山县训导。 冯开仕,岁贡,任梁山县训导。 冯志章,康熙举人,任江南知县州州同,冯氏后四十辈起草人。康熙四十六年参与编修邻水县志。 冯春晖,历任广西典史,史目。 冯贵德,康熙时任知县。 冯泳,康熙进士,文章出众。 冯尚智,为首倡创建复盛平安桥。 冯汝玉,为首创建复盛龙门桥,同治四年竣工。 冯化成,禀生,同治四年为龙门桥写碑序。 冯恺思,庠生,嘉庆七年序著冯氏宗谱木刻本。 冯学俊,贡生,道光十四年参与邻水县志编修。 冯贤章,附贡,道光十四年,参与编写邻水县志编修。 冯大榜,业儒,道光十四年参与邻水县志编修达六卷。 冯大生,拔贡,道光十四年参与邻水县志编修。 冯贤德,清末任团总。 冯至,清代大文学家。 冯成仁,贡生,设馆从教育人。 冯体先,乾隆举人。 冯澜,嘉庆举人。 冯学山,岁贡。 冯英,庠生。 冯国湛,岁贡。 冯春熙,禀生。 冯成岗,增生。 冯岳,武生。 冯学典,武生。 冯潜学,武生。 冯人栋,同治时武秀才。 冯大梁,岁贡。 冯纯,文生。 冯继祖,庠生。 冯开友,庠生。 冯开琏,庠生。 冯学酉,庠生。 冯杰,庠生。 冯开锦,庠生。 冯贤忠,禀生。 冯高,岁贡。 冯达易,举人。 冯成咏,禀生。 冯慎,禀赋生。 冯树封,选拔。 冯大容,禀生。 冯体,举人。 冯贵容,禀生。 冯学生,岁贡。 冯乾一,禀赋生。 冯贞一,庠生。 冯复一,庠生。 冯天从,岁贡。 冯天儒,庠生。 冯大化,庠生。 冯一绪,(后改道立),岁贡。 冯天元,岁贡。 冯天骥,庠生。 冯天驸,庠生。 冯开泮,庠生。 冯开宦,庠生。 冯学瀛,庠生。 冯学哲,庠生。 冯开敏,禀赋生。 冯开颖,增生。 冯学昆,禀生。 冯开诏,庠生。 冯开奇,武生。 冯其源,武生。 冯天德,增生。 冯开物,庠生。 冯学睿,禀生。 冯绪国,武生。 冯天璋,武生。 冯开基,庠生。 冯缙国,武生。 冯开佑,庠生。 冯翁输,武生。 冯学翔,庠生。 冯天位,庠生。 冯学淳,庠生。 冯大猷,庠生。 冯大升,武生。 冯大宗,增生。 冯成端,庠生。 冯志朝,武生。 冯毓贤,庠生。 冯成均,庠生。 冯璋,武生。 冯步云,武生。 冯子庚,庠生。 冯成繁,庠生。 冯与贞,岁贡。 冯成常,庠生。 冯学棋,庠生。 冯开高,庠生。 冯开谨,庠生。 冯山裕,文生。 冯天秩,选贡。 冯抡元,武生。 冯达可,庠生。 冯学楷,庠生。 冯学益,岁贡。 冯学伟,庠生。 冯金声,庠生。 冯大疑,增生。 冯开让,庠生。 冯开弼,庠生。 冯大容,庠生。 冯学强,庠生。 冯成烈,禀生。 冯映槐,文生。 冯大安,文生。 冯时中,文生。 冯大中,文生。 冯大睿,文生。 冯成提,文生。 冯成祯,文生。 冯书贤,文生。 冯贤栋,文生。 冯昌贤,文生。 冯作霖,大学士。 冯明玉,禀生。 冯奕,武生。 冯大坤,武生。 冯大范,武生。 冯大烈,武生。 冯大林,武生。 冯大禄,武生。 冯必林,武生。 冯文斌,武生。 冯学捷,大学士。 冯大益,大学士。 冯大澍,大学士。 冯大俊,大学士。 冯大治,大学士。 冯在耒,贡生。 冯成章,大学士。 冯成文,大学士。 冯成才,大学士。 冯汝璧,大学士。 冯大相,大学士。 冯成璧,大学士。 冯恂,大学士。 冯如,清朝时制造中国第一架滑翔机,震动世界。 冯俊峰,大学士。 冯达易,举人,大竹二郎乡大岩脚人。 冯体,乾隆举人。 冯云山,与洪秀全共创太平天国,封南王。
上一篇:冯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