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纬
天文学上的赤纬和赤经是如何使用的?
天狼星在天球上的坐标是赤经06h 45m 08.9173s赤纬-16°42'58.017"(历元2000.0),赤经自行-0.553,赤纬自行-1.205。它距太阳系约8.6光年,只有除太阳以外最近恒星距离的两倍。古代埃及人认识到若该星偕日升起,即正好出现在太阳升起之前时尼罗河三角洲就开始每年的泛滥。而且他们发现,天狼星两次偕日升起的时间间隔不是埃及历年的365天而是365.25天。(图: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为天狼星。)在中国古代,它被认为是恶星,象征侵扰,所以文人们也会写出类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词句。赤经:从春分点沿着天赤道向东到天体时圈与天赤道的交点所夹的角度,成为该天体的赤经。赤经与时角不同,时角是由天子午圈向西量,而赤经是由春分点向东量,两者方向相反。赤经(Right ascension, RA; 符号:希腊字母α),天文学名词。指赤道坐标系的经向坐标,过天球上一点的赤经圈与过春分点的二分圈所交的球面角。天球上相当于地球经线的线,通过天球两极并与天赤道垂直。以时、分、秒表示。赤经的算法较特别,和地球经度(由-180度至+180度)的算法不同, 赤经是在天球赤道自西向东由0小时至24 小时。和时间一样,赤经的每小时可分为60分,每分可再细分为60秒。赤经的分秒并不等如角度用的角分角秒,它们之间的换算为1时分=15角分,1时秒=15角秒 。赤经计算的起点为春分点,春分点是太阳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所处的位置。 赤纬:从天赤道沿着天体的时圈至天体的角度称为该天体的赤纬。以天赤道为赤纬0°,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分别从0°到90°。日赤纬的变化范围在-23°27'~+23°27'之间,而月赤纬的最大变化范围为-28°36'~+-28°36'.赤纬常用δ表示。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 赤纬(δ)。赤纬就是天体的位置与天赤道位置的差,在天赤道以北多少度就为正多少度,反之,在天赤道以南多少度为负多少度。赤纬的取值为-90度到+90度,南天极的赤纬为-90度,北天极的赤纬为+90度,天赤道的赤纬为0度。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以南为负。
天文高手进!请问怎么理解赤经赤纬等?
实际上,黄道是地球和太阳组成平面,扩展到空间的的。 天球赤道,是地球赤道往外扩张和天球反交成的假想圆圈。实际上和气节没有直接的关系。赤纬的算法是从天球赤道开始至两极止,天球赤道是0度,向北至天球北极是+90 度, 向南至天球南极是-90 度。赤经的算法较特别,和地球经度(由-180度至+180度)的算法不同,赤经是在天球赤道自西向东由0小时至24 小时,就是把一周360度平均分成24份,可以知道其中的1小时就等于15度。和时间一样,赤经的每小时可分为60分,每分可再细分为60秒。另外,这里的分秒是指时分时秒,和传统意义上的角分角秒不同,1时分=15角分,1时秒=15角秒。赤经计算的起点为春分点,春分点是太阳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所处的位置。
太阳赤纬的计算
因赤纬值日变化很小,一年内任何一天的赤纬角δ可用下式计算:sinδ=0.39795cos[0.98563(N-173)]式中N为日数,自每年1月1日开始计算。更准确的太阳赤纬计算公式则为: δ=0.006918-0.399912*cos(b)+0.0070257*sin(b)-0.006758*cos(2*b)+0.000907*sin(2*b)-0.002697*cos(3*b)+0.00148*sin(3*b)其中delta的单位为度(deg);pi=3.1415926为圆周率;b=2*pi*(N-1)/365,单位为弧度; N为日数,自每年1月1日开始计算。
什么是太阳赤纬?
太阳 太阳的赤纬等于太阳入射光与地球赤道之间的角度,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角度基本不变,因此太阳的赤纬随季节不同而周期性变化,变化的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即一年。 太阳赤纬的最高度数为23°27',夏至时太阳的赤纬为+23°27',冬至时太阳的赤纬为-23°27'。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的赤纬为0°。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非常低,它可以近似被看作是一个圆圈。赤纬(英文Declination;缩写为Dec;符号为δ)是天文学中赤道座标系统中的两个坐标数据之一,另一个坐标数据是赤经。赤纬与地球上的纬度相似,是纬度在天球上的投影。赤纬的单位是度,更小的单位是“角分”和“角秒”,天赤道为0度,天北半球的赤纬度数为正数,天南半球的赤纬的度数为负数。天北极为+90°,天南极为-90°。值得注意的是正号也必须标明。 赤纬:从天赤道沿着天体的时圈至天体的角度称为该天体的赤纬。以天赤道为赤纬0°,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分别从0°到90°。日赤纬的变化范围在-23°27'~+23°27'之间,而月赤纬的最大变化范围为-28°36'~+-28°36'.赤纬常用δ表示。 赤纬 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 赤纬(δ)。赤纬就是天体的位置与天赤道位置的差,在天赤道以北多少度就为正多少度,反之,在天赤道以南多少度为负多少度。赤纬的取值为-90度到+90度,南天极的赤纬为-90度,北天极的赤纬为+90度,天赤道的赤纬为0度。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以南为负。
太阳的赤经赤纬公式是什么呀?
太阳的赤纬随其黄经而变化。根据太阳黄经可求知所对应的太阳赤纬,其计算公式是:
sinδ= 0. 3977sinλ
当然这种方法必须先知道太阳黄经.
第二种方法:直接计算
太阳赤纬角
ED=0.3723+23.2567sinθ+0.1149sin2θ
-0.1712sin3θ-0.758cosθ+0.3656cos2θ
+0.0201cos3θ(5)
式中θ称日角,即
θ=2πt/365.2422
这里t又由两部分组成,即
t=N-N0
式中N为积日,所谓积日,就是日期在年内的顺序号,例如,1月1日其积日为1,平年12月31日的积日为365,闰年则为366,等等。
N0=79.6764+0.2422×(年份-1985)
-INT〔(年份-1985)/4〕
为什么天顶的赤纬和仰极的高度的等于当地的纬度
天球的南北两极,一个在地平以上,叫做仰极;另一个在地平以下,叫做俯极。对北半球来说,仰极就是天北极。图中的内圆表示地球,外圆是天球子午圈,显然,一地的纬度与当地天顶的赤纬属同一个角,它等于当地仰极的高度,二者都是天顶极距的余角。在我国历史上,仰极高度被称为北极高。人们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来测定所在地的纬度。
二者都属右旋坐标系,且有相同的始圈。但由于基圈不同,天体的高度不同于赤纬,方位不同于时角。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与当地的纬度有关。
仰极高度和天顶赤纬,都等于当地纬度。它体现了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的关系。
天文望远镜的赤经和赤纬怎么看啊!
AZ指的是它使用经纬仪(地平仪)或者云台驱动;EQ指的是它用赤道仪驱动。
一套标准备置的天文望远镜往往由望远镜、赤道仪、脚架等部件组成,而望远镜、脚架相信大家都见过。没接触过天文望远镜的朋友,恐怕对赤道仪是最陌生的,因为它也是天文中特有的一个东东。这里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要说赤道仪,应该先说一下地平式的装置。
地平式的装置很常见,是一种具有两根轴的支架,望远镜装在上面,可以很方便地调整指向的方向和高度。初学者使用地平式装置找星应该没什么问题:想看哪儿就指向哪儿好了!不知道要找的星的位置?看星图好了,按图索骥嘛。通过星图找星是不是很困难?其实不难。当然,前提就是你应该熟悉全天的一些亮星较多或有指向功能的星座。比如小熊、大熊、天鹅、人马、天蝎、天鹰、天琴、猎户、飞马、仙女、天狼、狮子(顺便透露一下,其实我也只认识那么多了,再问我就去查星图了)。反正我就是这样找到c/2001 A2彗星的。通过已认识的星座再去认别的星座,难度会小很多。所以我建议,初学者在开始认星时最好找一个已经认识星座的朋友指导。
但用地平式的望远镜看星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本来对准了一颗星,可一会以后,这颗星就跑到了视场外了,并且使用的放大倍率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这是因为每天星星都在做东升西落的运动。在地平坐标中,描述每颗星位置的两个值——方位角和地平高度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如果望远镜要一直指向某颗星,就必需同时调整望远镜的仰角和方位角。由于两个方向变化的量完全不一样,用这样的装置跟踪一颗星会相当困难(当然,现在用计算机导星的系统是可以做到在地平式装置下精确导星的)。
于是赤道仪就应运而生。赤道仪(如右图)是为了改进地平式装置的缺点而制作出来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克服地球自转对观星的影响。大家知道,正是由于地球自转,星星才产生东升西落的现象。
知道了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难了,地球不断由西向东自转,24小时转360度,我们只要设计一个装置,让望远镜转动的速度和地球一样,而方向正好相反(由东向西),就可以消除地球自转的影响了。
从理论上说,赤道仪使用的坐标系是赤道坐标系。它相当于一个和星星一起旋转运动的大网格。由于它和星星一起转动,所以描述每颗星位置的两个值——赤经和赤纬是不变的。通俗地说,赤道仪就是一个试图让望远镜和这个网格一起转动的装置。
赤道仪使用时首先要将其极轴对准北天极。(理想的情况下)完全对准后,望远镜对向任何的星星,赤纬都不需要再调整,只需要让望远镜在赤经(或称时角)方向按星星的行进速度匀速转动,就可以让这颗星一直保持在望远镜的市场内。这个速度就是每天360度(因为地球每天转一圈嘛)。这就是所谓的自动跟踪。当然,如果你使用的是手动的赤道仪,你就得每隔一定时间调整一下赤经(或时角)旋钮,赤纬则无需调整(当然这是理想状况,如果极轴对得不够准,还要适当微调一下赤纬)。毋须同时调整两个轴,便于跟踪,这就是要使用赤道仪的根本原因
很多天文普及书籍会教大家通过计算时角来找星,而根据我的经验,真正做业余观测时使用时角并不方便,因为得先算出恒星时,还要知道你想观测天体的赤经赤纬值。加上时角盘的精度的问题,这样找星远不如用星图直接找星方便。
所以,只有对于那种有固定底座、极轴已经对准的固定望远镜,以及对星座很不熟悉的人,它才有优势(我在南京大学天文系的时候就是这么玩法,老师从不教怎么看星座。要看星?先算恒星时,再算时角……哈哈,烦!所以天文系毕业的学生在天上找不到星座一点也不奇怪呀……)。
另外,直接用天文望远镜找星的确是有点困难的,因为主镜的视场往往很小。所以天文望远镜通常都有一个寻星镜,它的视场比较大,用于辅助找星。当然,如果有一架双筒镜帮忙,会轻松很多。这就是很多有经验的爱好者建议初学者先买双筒望远镜的缘故。
怎么安装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分为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两大类.它们各具特点,要灵活运用.其使用方法和步骤如下:①调节指导镜(为了捕捉目标天体,确定目标所在视域的附属装置)的光轴和望远镜的光轴,使其平行.(由于望远镜的倍率很高、视野很窄,为了捕捉到目标天体,必须有一个视野宽的指导镜.在白天找一个远景先把指导镜和望远镜的光轴调节到平行).②调节支架平台保持水平(调节三支脚的长度).③调节望远镜的极轴,使其指向天北极(只有带有赤道仪的,当拍摄照片或长时间跟踪时进行此项调节).④安装目镜.倍率=物镜焦距÷目镜焦距.倍率在口径(厘米)的10倍以内为宜.⑤窥视指导镜,使被观察的星星位于十字线的交点.⑥调节目镜镜筒,使其聚焦(调节目镜筒以看到清晰的星星的像为宜.如果像偏斜时修正光轴)
潮汐的变化规律
半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岛、厦门等。全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现全日潮,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扩展资料:由于各层海水作相对运动时会发生粘滞力以及海水与陆地和海床的摩擦作用,潮汐对地球自转有一种制动作用,使地球自转逐渐变慢.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周期每个世纪变长1-2毫秒,即距今37000万年以前的泥盆纪一年天数有400天左右!潮汐长期作用使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所以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我们,它的另一面在地球上是看不到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汐
赤经,赤纬是什么意思?
在天球的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 赤纬(δ)。我们知道,赤道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也就是黄道是不重从合的,二者间有23°左右的夹角(天文学称之为“黄赤交角”)。这样,天赤道和黄道就有了两个交点,而这两个交点在天球上是固定不变的。黄道自西向东从赤道以南穿到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之为“春分点”。我们把通过这一点的经线定为天球赤道坐标系经线的0°。与地球经度不同的是赤经不分东经、西经,它是从0°开始自西向东到360°。而且,它的单位事实上也不是“度”,而是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范围是0~24时。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以南为负。
请问赤经、赤纬和视赤经、视赤纬的区别及表示,还有黄经的含义及表示
赤经 以春分点会基本点,自西向东沿着天赤道起算,分为24时
赤纬 从天赤道沿着天体的时圈至天体的角度称为该天体的赤纬。
黄经 以春分点会基本点,自西向东沿着黄道起算,分为24时
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沿着天赤道计算,一个沿着黄道计算。
所谓“视”赤经 “视”黄径的“视”是指观测者的视角
你对天文感兴趣?
解释一下“视赤经”、“视赤纬”、“日心黄经”
赤经:从春分点沿着天赤道向东到天体时圈与天赤道的交点所夹的角度,成为该天体的赤经。赤经与时角不同,时角是由天子午圈向西量,而赤经是由春分点向东量,两者方向相反。
赤纬:从天赤道沿着天体的时圈至天体的角度称为该天体的赤纬。以天赤道为赤纬0°,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分别从0°到90°。
升交点黄经(符号是☊ 或 Ω)是用来具体描述天体在空间中轨道的轨道要素之一。它是由参考方向(经度原点 )起始,在参考平面上量度至升交点的角度。通常被做为经度原点和参考平面的有一种:在日心轨道,黄道是参考平面,春分点做为经度原点。角度是从春分点向东量度(或是说朝北方看是逆时针方向)至升交点
赤经、赤纬是什么意思?
赤经和赤纬是天文学中的一种坐标,它是以地心为中心,以地轴延长线的端点为天极,与赤道平面平行的一组平面为赤纬,与之垂直的则是赤经。
下面是比较科学的解释:
赤经:从春分点沿着天赤道向东到天体时圈与天赤道的交点所夹的角度,成为该天体的赤经。赤经与时角不同,时角是由天子午圈向西量,而赤经是由春分点向东量,两者方向相反。
赤纬:从天赤道沿着天体的时圈至天体的角度称为该天体的赤纬。以天赤道为赤纬0°,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分别从0°到90°。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sinH=
sinφsinδ+
cosφcosδcost
上式就是求任意时刻太阳高度的三角公式。
其中,H是太阳高度角,φ是当地的地理纬度,δ是当日的太阳赤纬,t是当时的太阳时角。
太阳赤纬是地球赤道平面与太阳和地球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太阳时角是太阳光照到地面的一点和地心的连线与当地正午时地、日中心连线分别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还有日期那就又涉及到太阳赤纬的计算了,太阳赤纬可以简单理解成直射点的纬度,不过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任意日期的太阳赤纬角的计算公式是sinδ=0.39795cos[0.98563(N-173)]
N为积日,就是日期在一年中的序号,比如1月1日是1,平年的12月31日是365。
上面说了太阳时角是什么了啊,再简单点就是太阳所处的位置与正午太阳位置之间的角度差。比如正午的太阳时角是0度,二分日日出时的太阳时角是90度。
冒昧问句,您问这个问题到底是干嘛用呢?总不会有个题目啥都不说光让你求太阳高度吧。。。
这样可以么?
上一篇:踟躇不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