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八仙指的是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2 08:02:39编辑:阿旭

八仙 指的是

“八仙”,顾名思义,是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八位本领高强,享誉盛名的大灵大圣。
“八仙”分别是,吕洞宾、钟离权(汉钟离)、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张果老,八位道教神仙。
吕洞宾风流倜傥,诗词飘逸,剑法超绝;
钟离权一身生气,面容和善,渡人渡世;
曹国舅忠君报国,爱民如子,乐善好施;
铁拐李道法高深,济世救人,八仙之首;
韩湘子风度翩翩,明辨善恶,妙口生花;
何仙姑道根佛心,治世渡生,功德无量;
张果老凡仙双修,返璞归真,终得大道;
蓝采和周游天下,慧眼如珠,乘醉而歌;
这八位“神仙天团”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八仙”起源于唐宋,却成型于元朝,期间经历了近乎四百年的空白期,在这四百年间,民间有关于“八仙起源”的传说多如繁星,若逐个去讲,恐怕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然而在宋朝的“官方资料”《宋史·马默传》中,有一段记载着八仙起源的故事,根据宋史记载,历史上真实的“八仙起源”,其实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越狱行动!


八仙是指哪八仙?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八仙分别是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及女仙二人蓝采和、何仙姑。1、铁拐李亦称李铁拐。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曾遇太上老君得道。李玄在修道之路上非常虔诚精进,但他还是有一颗爱美之心没有去,因此天意的安排将其在神游时因未及时返回,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将其安排成一个丑陋的拄着铁拐的老乞丐的形象,这就是我们后人所熟悉的“铁拐李”李玄,故称「铁拐李」。2、汉钟离原复姓钟离,名权,后改名为觉,燕台人,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相传诞生时,异光数丈,状若烈火。一个曾经的大将军,屡获战功,但是在他最后一次的战役中,却失败了,此也是天意的安排,他的命中最终就是要归道的。因而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见《东游记》。3、张果老亦名张果。原为唐代道士,相传隐居于恒州条山,唐武则天时自称已数百岁。武后召之出山,他装死不赴。常倒骑白驴,日行万里。唐玄宗时,派使者请他入朝,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职衔,赐号通玄先生。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4、吕洞宾即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吕洞宾未修道之前,追逐尘世的名利,为了光宗耀祖,可是名利心不去,而招致杀身之祸,跳下悬崖,在山洞一呆,世上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回到家,妻子早已故去,儿子也已经到了晚年。方才悔悟人生苦短,坚定修行的决心。5、何仙姑名琼,永州零陵人。十三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后又梦见神人教饵云母粉,遂誓不嫁,往来山谷,轻身飞行。每日朝出,暮持山果归来服侍母亲。后尸解仙去。6、蓝采和唐代的隐逸。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常衣破蓝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则披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蓝采和常行歌于城市乞讨,手持大拍板长三尺余,似醉非醉,踏歌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均为神仙脱世之意。7、曹国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宋仁宗曹皇后之弟,故称国舅。因其弟景植不法杀人而伏罪,曹景休耻见于人而隐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经钟离权与吕洞宾之度化,曹国舅得还真秘旨而修道成真,并由钟离权和吕洞宾引入仙班。在八仙中,他的事迹最少,出处最晚。曹国舅,对百姓乐善好施,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命中与道有缘。8、韩湘子名湘,字清夫,传为韩愈之侄孙。相传韩湘自幼学道,追随吕纯阳,后登桃树堕死而尸解登仙。韩愈官拜刑部侍郎时,宾客盈门,朋僚宴贺。韩湘子劝韩愈弃官学道,韩愈则勉韩湘子弃道从学。韩湘子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宾客,数斗不竭。又以盆覆土,开花两朵,上有金字之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后来,韩愈以谏迎佛骨事,贬谪潮州,别家赴任,途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韩湘子冒雪而来。韩愈问其地,即蓝关,嗟叹韩湘子预言之灵验。后韩湘子护愈抵任,复随愈移袁州,最后度其叔韩愈入道。

古代八仙指的是哪八位呢?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关于各种神仙的传说数不胜数,而八仙的故事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那么,故事传说中的八仙是哪八位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八仙都有谁在神话小说《八仙过海》中,就借用了八卦的五行象,并用拟人化的方法表现出来。吕洞宾属于乾金之象。乾卦纯阳,故称纯阳老祖,所用宝剑亦曰纯阳剑。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表示柔金之象,好别于乾刚之金。何仙姑属于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为柔土。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书中说他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最后通过与恶鬼的决斗,战胜邪恶,乃复其灵明,皆刚之象。张果老属于震木之象,位列正东。因张果老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蓝采和属于巽木之象,手拿兰草,草本皆为柔木。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小说中有民间大旱,韩湘子为民众吹箫降雨一节。钟离权属于离火之象。汉钟离性情猛悍,他的宝扇一扇则出火,火烧龙宫等皆汉钟离所为。在汉族传说中,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子、洞箫、渔鼓、宝剑、葫芦、荷花、花篮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八仙的起源关于八仙的起源,主要有两个说法——1.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汉族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汉族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2.所谓"八仙",乃是中国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后来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权,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后来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钟离权,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后来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分别指哪八个人?

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汉)、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锺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拍板。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扩展资料: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中国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中国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八仙

上一篇:澳洲留学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