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tchinson
jumpy是什么意思及反义词
jumpy ['dʒʌmpɪ]
adj. 神经质的;跳跃的;心惊肉跳的;易于激动或受惊吓的
网络释义
jumpy: 跳跃的
Jumpy Frog: 青蛙跳跃
James Jumpy: 跳跳詹姆斯
英文解释:
1,causing or characterized by jolts and irregular movements
e.g.
a rough ride
Synonym(同义词):
rough rocky bumpy jolty jolting
2,being in a tense state
Synonym:
edgy high-strung highly strung jittery nervy overstrung restive uptight
hutchison whampoa是什么意思
hutchison whampoa
和记黄埔
双语对照
词典结果:
网络释义
1. 和记黄埔
例句:
1.
Its sales reached several million euros within four years and the company was sold tohutchison whampoa, a hong kong conglomerate, in 1991.
该公司的销售额在四年内窜至数百万欧元,在1991年转售给一家香港综合企业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
请介绍一下植物分类学家哈钦松,非常感谢!
John.Hutchinson,(1884—1972)。英国植物分类学家。1907年在英国皇家丘园当助手。1928—1949年赴南非进行植物调查。1936—1948年任丘园植物博物馆馆员。综合本瑟姆(G.Bentham)和虎克(J.D.Hooker)两流派的分类体系,发表了一个与恩格勒(H.G.A.Engler)相对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哈钦松系统。在其主要著作:《The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有花植物科志》)中,他以真花学说为基础,认为两性花、木本、花各部分分离、不定数的为原始,而单性花、花部结合、有定数、草本为次生,花部螺旋排列比轮状排列原始。把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支,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
在现今的植物系统进化研究中,已少有赞同哈钦松观点的学者。其最大贡献在于他的著作中对于植物形态的精确描述以及图谱和检索的工具作用。
哈钦松系统编号
还有那位同学记得这个口诀吗?我记得一点点,不全了,欢迎补充。
后面的是编号
枝有环痕雌雄多,聚合蓇葖木兰科。1
单叶聚生星形果,八角香味八角科。2A
雄蕊多轮药瓣裂,体具樟香是樟科。11
材身网纹雄蕊4,山龙眼科单花被。84
天料木科点线明,侧膜胎座花萼存。94
单互无托具锯齿,茶科朔果轴宿存。108
龙脑香科雄蕊多,单互羽脉多坚果。116
桃金娘科边脉清,单叶无托油点明。118
单对无托黄胶液,山竹子科单性杂。126
掌状叶脉星状毛,雄蕊多数椴树科。128
红叶迟落药孔裂,瓣顶撕裂杜英科。128A
星毛柄大纤维多,单性雄蕊梧桐科。130
单体雄蕊药一室,两重花萼锦葵科。132
乳汁腺体花单性,花盘常在大戟科。136
蔷薇科,花样多,十字花科蔬菜多。143,39
体具乳汁花单性,桑科聚花隐头果。167
叶具油点有香气,花盘上房芸香科。194
木本复互脂核果,橄榄气味橄榄科。196
木本复互蒴浆核,花丝合生是楝科。197
木本复互丝分离,无患子科多水果。198
叶对无托双翅果,子房三2槭树科。200
木本互生有树脂,漆树科里全核果。205
叶对无托雄蕊2,合瓣上房木犀科。229
叶对有托花整齐,合瓣下房茜草科。232
单叶无托冠2唇,蒴果有萼玄参科。252
紫葳科,复对多,合瓣上房花左右。257
马鞭草科雄蕊4,叶对无托枝四方。263
单对无托叶全缘,夹竹桃科具乳汁。231
这是什么植物?
光棍树
小乔木,高2~6米,直径10~25厘米,老时呈灰色或淡灰色,幼时绿色,上部平展或分枝;小枝肉质光棍树,具丰富乳汁。叶互生,长圆状线形,长7~15毫米,宽0.7~1.5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无柄或近无柄;常生于当年生嫩枝上,稀疏且很快脱落,有茎行使光合功能,故常呈无叶状态;总苞叶千膜质,早落。花序密集于枝顶,基部具柄;
中文学名
绿玉树
拉丁学名
Euphorbia tirucalli Linn
别称
光棍树,绿珊瑚,青珊瑚
界
植物界
科
大戟科
属
大戟属
这是什么植物?
花烟草(学名:Nicotiana alata Link et Otto)是茄科,烟草属有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米,全体被粘毛。叶片基部稍抱茎或具翅状柄,向上成卵形或卵状矩圆形,近无柄或基部具耳,接近花序即成披针形。假总状花序式,疏散生几朵花;花萼杯状或钟状,裂片钻状针形,不等长;花冠淡绿色,雄蕊不等长,蒴果卵球状,种子灰褐色。
原产阿根廷和巴西。中国哈尔滨、北京、南京等市有引种栽培。
花烟草又叫烟草花,由于植株紧凑,连续开花,是优美的花坛、花境材料,广泛用作盆景、庭院、草坪绿化植物。
哈钦松分类系统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型是什么?
哈钦松分类系统认同真花学说,认为两性花、木本、花各部分分离、不定数的为原始,而单性花、花部结合、有定数、草本为次生,花部螺旋排列比轮状排列原始。把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支,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因而最原始的类群是木兰目和毛茛目。
请帮忙解答:简述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分类学史三个时期: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30) (李时珍、林奈)
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1763——1920) (亚当森、裕苏、拉马克、德堪多、本瑟姆、虎克)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1883——) (艾希勒、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佐恩、诺•达格瑞、斯特宾斯、田村道夫)
近几十年来,植物分类学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边缘学科,如实验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等。特别是生物化学、分于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生命的基本物质核酸、蛋白质的深入研究,这些学科取得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经典分类学不再满足于和停留在描述阶段而向着客观的实验科学发展。
1.实验分类学(Experimental Taxonomy) 是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种起源、形成和演化的学科。经典分类学对种的划分,常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忽视生态条件对一个物种的形态习性的影响。有些类型表现出许多形态变化,难以划分,这些问题有待从实验分类学的研究去解决。实验分类学的内容相当广泛,如改变生态条件进行栽培试验,以解决分类中较难划分的种类;物种的动态研究,探索一个种在它的分布区内,由于气候及土壤等条件的差异,所引起的种群变化,来验证过去所划分的种的客观性;细胞质及细胞核的移植,是加速人工控制物种发展的新途径,而基因移植又使实验分类学进入更高级阶段。
2.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 是利用染色体资科探讨分类学问题的学科。从20世纪3O年代初期起,就开始了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比较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在一个种内的各个植株通常是稳定的,到目前为止,约40%的有花植物已经作过染色体数目统计,利用这些资料已修正了分类学的错误。如芍药属(Paeonia)以前放在毛茛科中,但该属染色体基数 X=5,个体较大,这和毛茛科多数属的基数很不相同,支持了许多分类学家结合其他特征,将芍药属从毛莫科中分出,独立为芍药科(Paeoniaceae)。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表现出典型形态,这是识别染色体个体性和研究整个细胞染色体组(核)型的适宜时期。一个个体或种的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状、主缢痕和副缢痕等的总和称为染色体组型,亦称“核型”。一般认为不对称的核型是进化的。
3.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是利用化学特征来研究植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探讨植物界的演化规律,也可说是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的一门学科。
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探索各分类等级(如门、纲、目、科、属和种等)所含化学成分的特征和合成途径;探索和研究各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在经典分类学的基础上,从植物化学组成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井结合其他有关学科,来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例如:
(l)甜菜拉因(betalain)是一类植物色素,它只分布在中央种子目(Centrospermae)中,而且与花色甙的分布互相排斥。该目包括商陆科、紫茉莉科、粟米草科、番杏科、仙人掌科、马齿苋科、落葵科、石竹科、藜科、苋科、刺戟草科。从形态上看,石竹科和粟米草科属于中央种子目,但它们均不含甜菜拉因而含花色甙,故植物分类学家认为应将石竹科和粟米草科分出来,另立石竹目。
(2)对人参属(Panax)的化学分类研究证明,人参属植物可分为两个类群:第一类群,根状茎短而通常直立,具胡萝卜状肉质根;种子大;在化学成分上所含三萜皂甙元以达玛烷型四环三萜为主;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了分布区狭小和间断分布的特点。是人参属的古老类群,如人参P. ginseng C. A. Mey.、西洋参P.quinquefolius L.三七P.notoginseng (Burk.) F.H.Chen等是这一类型的代表植物。第二类群,根状茎长而匍匐,肉质根常不发达或无;种子较小;在化学成分上,所含三萜皂甙元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主;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了分布区较广而连续的特点。是人参属的进化类群,代表植物如姜状三七P. zingiberensis C. Y. Wu et K. M. Feng 屏边三七P. stipuleanatus H.T.Tsai et K.M.Feng 竹节参P.japnicus C.A. Mey.及其变种狭叶竹节参P.japonicus C.A,Mey.var.angustifolius (Burk.) Cheng et Chun、珠子参P.japonicus C.A.Mey.var. major (Burk.) C.Y.Wu et K.M.Feng和疙瘩七P.japonicus C.A.Mey var.binnatifidus (Seem.) C.Y.Wu et K.M.Feng。
4.数值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 是由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电子计算机在分类学中的应用而建立起来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值分类学以表型特征为基础,利用有机体大量性状(包括形态学的、细胞学的和生物化学等的各种性状)、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得出结果,从而作出有机体的定量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分类群之间的关系。例如根据选取人参属52个形态性状、细胞学性状和化学性状,对中国人参属10个种和变种进行数值分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化学分类研究把人参属分为两个类群基本上是合理的。研究表明达马烷型皂甙的含量与根、种子和叶片的锯齿性状有密切关系。种子大、根肉质肥壮、叶片锯齿较稀疏,达玛烷型四环三萜含量就高。齐墩果酸型皂甙的含量与熟果具黑色斑点这一性状十分一致,与根状茎节间宽窄、花序梗长短(花序梗长与叶柄长之比)也有关。
以上这些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被植物分类学家所重视和应用,它对植物分类工作和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将起着重要作用。
简介一下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
真花学说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关于最古老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问题,原始类群和进化类群各自具有的形态特征问题,长期以来成为植物分类学家研究的中心,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对被子植物的“花”的来源上,意见分歧最大,形成两个学派,即所谓“假花学派”和“真花学派”,或者称“柔荑学派”和“毛茛学派”。 以美国植物学家柏施及哈利尔,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为代表的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特别是拟苏铁(Cycadeoidea),其孢子叶球上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叶演变为雄蕊,大孢子叶演变为雌蕊(心皮),其孢子叶球轴则缩短为花轴。 这种理论称为真花学说(Euanthium theory)。根据此说,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多心皮类,尤其是木兰目植物被认为被子植物较原始类群。
假花学说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关于最古老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问题,原始类群和进化类群各自具有的形态特征问题,长期以来成为植物分类学家研究的中心,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对被子植物的“花”的来源上,意见分歧最大,形成两个学派,即所谓“假花学派”和“真花学派”,或者称“柔荑学派”和“毛茛学派”。 以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为代表的假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花完全一致,每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子植物麻黄类的弯柄麻黄Ephedra campylopoda,如下图所示,在这个设想里,雄花的苞片变为花被,雌花的苞片变为心皮,每个雄花的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一个雄蕊,雌花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胚珠,着生于子房基部。 由于裸子植物,尤其是麻黄和买麻藤等都是以单性花为主,因而设想原始被子植物是具单性花。这种理论称为假花学说(Pseudanthium theory)。根据此说,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应该具有单性花、无被花、风媒花和木本的柔夷花序类植物,如木麻黄目、胡椒目、杨柳目等。这一学派的观点为现代多数系统学家所反对,根据解剖学、孢粉学等研究资料证明柔荑花序类应为次生类群。
上一篇:huose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