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2-26 08:56:20编辑:阿旭

什么是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

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分别如下:国别体是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分别是什么?

读史书的时候我们难免会碰到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这些说法,那大家知道这些具体是什么意思吗?其实这些都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它们吧。1、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2、国别体国别体就是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别体的史书多是记录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再早的时期的事,因为在那一时期中原大地上国家诸多,这才能够分国记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代表作:(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3、纪传体纪传体其实就是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缺点:记事分散,读者难得其全貌;纪事重复互见。优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代表作:《史记》、《 三国志 》等。《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扩展资料除此以外,史书的其他体例:1、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2、纪事本末,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通俗点讲呢,编年体就是记录某年发生了某事,国别体是某国发生了某事,纪传体是某人做了某事。除此之外,史书的记录方式还有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这些历史体例,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再多去了解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总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上一篇:孔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