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什么为主的方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需要,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主要涉及人的问题,即现代化的主体,就是众多的人口,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现代化呈现为要素众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收益被众多人口分摊就会摊薄,而一个小的震荡如果波及面广就会引发巨大的灾难,因而必须考虑“国之大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主要涉及社会领域,是着眼于现代化的结果,是人人享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与贫富差距悬殊不同。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拉下,要完善分配制度,逐步缩小行业差别、地区差别,促进机会公平、结果公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10月19日,河北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讨论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代表王东群(中)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谈体会、提建议,赢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记者 李景录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 刘赐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最大力气保护生态环境是海南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201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确定了生态保护和资源消耗的控制性目标,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33.5%,划定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的35.1%。
什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报告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什么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发展阶段,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也随之更高、更“内在”呢?这是由所实施的现代化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马克思既是对现代化的赞扬者,更是对现代化的批判者。他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片面的,只是在社会的某一领域,即经济的领域实现现代化。如果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视为“一元现代化”,那么马克思批判的正是这种“一元现代化”。“一元现代化”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力获得一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自然界无情地向人类作出报复。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一元的”“片面的”现代化,要求实现的是“多元的”“全面的”现代化,即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创新、生态保护、社会进步以及人本身的发展等方面全面地赋予现代性的内涵。实际上,现代化在马克思那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马克思把现代社会历史视为一个不断总体化的过程,并认为现代化具有总体性的特征。在马克思那里,与资本主义片面的现代化相对立的就是社会主义的全面的现代化。既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那么它就顺理成章地包括了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使现代性的价值渗透到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
什么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需的物质基础,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发展方式上看,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是我国有限的环境容量和脆弱的生态系统所不能承受的,既不可持续,又不合时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吃的食物,都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都是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福祉。因此,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发展无从谈起。回顾过往,工业革命后,由于技术进步,人类很长一段时间以征服者的态度对待大自然,曾经一味地用强大技术暴力地征服自然,忘记了自身的渺小。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看起来效率高,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实践证明,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近年来,我国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的画卷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上一篇: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