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牡丹诗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2-25 00:52:25编辑:阿旭

古人咏牡丹诗词30首?

咏牡丹诗词30首赏牡丹 /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咏牡丹 / 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牡丹 / 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赏牡丹 / 王建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红牡丹 / 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牡丹 / 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减字木兰花·花 / 苏轼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思黯南墅赏牡丹 / 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题所赁宅牡丹花 / 王建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牡丹种曲 / 李贺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牡丹 / 张又新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牡丹 / 郑谷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牡丹 / 罗隐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公子醉归灯下见, 美人朝插镜中看。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牡丹二首 / 温庭筠轻阴隔翠帏,宿雨泣晴晖。醉后佳期在,歌馀旧意非。蝶繁经粉住,蜂重抱香归。莫惜薰炉夜,因风到舞衣。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裁成艳思偏应巧,分得春光最数多。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牡丹 / 韩琮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赴东都别牡丹 / 令孤楚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清平乐 / 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牡丹 / 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 / 孙鲂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蝶死难离槛,莺狂不避人。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牡丹 / 唐彦谦真宰多情巧思新,因将能事送残春。为云为雨徒虚话,倾国倾城不在人。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帝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鵶黄作蕊尘。白牡丹 / 韦庄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牡 丹 / 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牡丹 / 裴悦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题牡丹 / 卢士衡万叶红绡翦尽春,丹青任写不如真。风光九十无多日,维惜尊前折赠人。牡丹吟 / 邵雍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再看光福寺牡丹 / 刘兼去年曾看牡丹花,蛱蝶迎人傍彩霞。今日再游光福寺,春风吹我入仙家。当筵芬馥歌唇动,倚槛妖羞醉眼斜。来岁未朝金阙去,依前和露载归衙。看天王院牡丹 / 王贞白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


咏牡丹四句诗

1.《牡丹》 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2.《赏牡丹》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红牡丹》 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4.《牡丹》 刘灏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5.《春艳》 胡秉言风惹桃花艳,鹅黄弄玉悠。牡丹呈富贵。春上枝头柔。 6.《惜牡丹》 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牡丹花最经典的诗句

牡丹花最经典的诗句有以下内容:1、刘禹锡《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2、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3、王维《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4、白居易《牡丹》节选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5、邵雍《牡丹吟》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6、皮日休《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7、杜安世《玉楼春·三月牡丹呈艳态》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鲛绡玉槛作扃栊,淹雅洞中王母队。8、白居易《惜牡丹》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9、韦庄《白牡丹》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10、邵雍《洛阳春吟》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牡丹花发酒增价,夜半游人犹未归。11、范纯仁《牡丹》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12、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牡丹花诗句最出名诗句

1、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简析:牡丹是中国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2、咏牡丹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简析: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当时陈与义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3、牡丹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简析:这首《牡丹》诗托物咏怀,当为李商隐早期的作品,这首诗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典故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4、赏牡丹王建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简析: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京城长安盛行赏牡丹之风俗,文人墨客也多以牡丹为诗料吟咏,这一时期牡丹诗佳篇迭出。王建此篇不写牡丹一时之态,而是从牡丹之贵写到牡丹之美,再写牡丹凋零,用变化的角度去赏牡丹,道尽惜牡丹之情。5、红牡丹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简析: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当时的作者已步入晚年,而此时正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社会动荡。适逢春日,牡丹盛开,满肚子苦水的诗人便借之吐露愁绪。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6、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殷文圭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简析:红牡丹袅娜含烟,依依向人欲语还羞。白牡丹皎洁似与月相融,让人看不见花月的界限,只闻到清香。东风将你剪裁得如此美丽,淡泊的妆容仿佛西子一般。人们雅称你为花中之王,年年的春光都被你占尽了。7、思黯南墅赏牡丹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简析: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在洛阳,刘禹锡常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开成二年适逢牛僧孺为东都留守,在洛阳南郭建造别墅,并把任淮南时的嘉木怪石,置之阶廷,庭中种植大量牡丹,彼时,牛僧孺常邀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于庭中吟诗唱和赏牡丹。此诗即为刘禹锡此时所作。8、牡丹罗隐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公子醉归灯下见, 美人朝插镜中看。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简析:牡丹溢满露珠的鲜红的花朵,象喝醉了甘醇微微倾斜,美好的姿态留给了将逝的暮春。温暖的春风把枝叶摇动频频,浓郁芳香自窗外透入,好似与静卧的人来相亲。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牡丹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9、牡丹诗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简析: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香以浸满衣衫。一轮红日将整个春色皆映照如醉,皎洁明月升起好似问我何时回家。10、牡丹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简析:作者赋予牡丹以坚强的性格,描写它敢于在暮春末日一花独放,赞美了它花中称王的高大形象和气魄。颇似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题旨。

最著名的牡丹诗十首

最著名的牡丹诗十首如下:1、《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2、《咏牡丹》宋代: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译文: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3、《惜牡丹花二首》唐代:白居易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译文: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4、《惜牡丹花二首》唐代:白居易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译文: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寂寞凄凉的处境。纵然是晴明天气里,残花落地犹觉得惆怅,何况在风雨之中,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更觉得惨不忍睹。

最有名的牡丹诗句

最有名的牡丹诗句无疑是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全诗如下: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全诗的解释如下: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词句注释⑴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⑵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⑶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⑷国色:倾国之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李濬《松窗杂录》:“上颇好诗,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 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⑸“花开”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前两句用的是抑彼扬此的手法,为牡丹的出现作铺垫,而第三句笔锋一转,从正面赞颂牡丹。“唯有”一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色”,表明了诗人对牡丹的偏爱。“国色天香”则成了当时对牡丹的定评,也为后人所乐于接受和沿用。牡丹是花中之王,“百般颜色百般香”(邵雍《牡丹吟》)。但此诗却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仅说“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表现了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牡丹在诗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国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无与伦比的姿色,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竞相品赏,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这里“动”字用得极妙,仿佛使人看到了当时人们为了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生动场面。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上一篇:祛痘印用什么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