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74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口诀是什么?
1、太极起势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斜行9、搂膝10、拗步11、斜形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碓16、撇身捶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鹅亮翅22、斜形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云手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捶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云手53、摆脚跌岔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鹅亮翅57、斜形58、闪通背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云手63、高探马64、十字脚65、指裆捶66、猿猴献果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72、当头炮73、金刚捣碓74、收势
陈氏老架一路太极拳74式套路名称
1、太极起式2、金刚捣椎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椎7、白鹤亮翅8、斜形9、搂膝10、拗步11、斜形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椎16、撇身锤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鹤亮翅22、斜形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云手28、高捋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锤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拿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云手53、摆脚跌岔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鹤亮翅57、斜形58、闪背通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云手63、高捋马64、十字脚步65、指铛捶66、猿猴献身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72、当头炮73、金刚捣椎74、收式扩展资料: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动作名称
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分别是: 〇一 起势 〇二 金刚捣碓 〇三 懒扎衣 〇四 六封四闭 〇五 单鞭 〇六 金刚捣碓 〇七 白鹤亮翅 〇八 斜行 〇九 搂膝 一十 拗步 一一 斜行 一二 搂膝 一三 拗步 一四 掩手肱拳 一五 金刚捣碓 一六 撇身捶一七 青龙出水 一八 双推手 一九 肘底看拳 二十 倒卷肱 二一 白鹤亮翅 二二 斜行 二三 闪通背 二四 掩手肱拳 二五 六封四闭 二六 单鞭 二七 云手(并步) 二八 高探马 二九 右擦脚 三十 左擦脚 三一 左蹬跟 三二 前趟拗步 三三 击地捶 三四 踢二起 三五 护心拳 三六 旋风脚 三七 右蹬跟 三八 掩手肱拳 三九 小擒打 四十 抱头推山 四一 六封四闭 四二 单鞭 四三 前招 四四 后招 四五 野马分鬃 四六 六封四闭 四七 单鞭 四八 玉女穿梭 四九 懒扎衣 五十 六封四闭 五一 单鞭 五二 云手(偷步) 五三 摆脚跌岔 五四 金鸡独立 五五 倒卷肱 五六 白鹤亮翅 五七 斜行 五八 闪通背 五九 掩手肱拳 六十 六封四闭 六一 单鞭 六二 云手(并步) 六三 高探马 六四 十字脚 六五 指裆捶 六六 猿猴探果 六七 单鞭 六八 雀地龙 六九 上步七星 七十 下步跨肱 七一 转身双摆莲七二当头炮七三金刚捣碓七四收势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拳术。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属于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介绍?
许多常练太极的人一定知道,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又称大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第一段: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形 9、搂膝 10、拗步 11、斜行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第二段: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低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 22、斜形 23、闪通臂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云手 28、高探马 第三段: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根 32、前趟拗步 33、击地捶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根 38、掩手肱拳 第四段: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风鬃 46、六封四闭 47、单鞭 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 53、摆脚跌岔 54、金鸡独立 55、倒卷肱 56、白鹤亮翅 57、斜形 58、闪通臂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 61、单鞭 62、云手 63、高探马 64、十字脚 65、指裆捶 66、猿猴探果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肱 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简介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又称大架,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炼归纳编定而成。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练习时,要求意、气、身密切配合,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缠绕圆转,外柔内刚。 陈氏太极老架式***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庭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本篇介绍的是老架一路。其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主,节节贯串;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裹铁,外柔内刚。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继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拨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各格。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一动皆动,一静具静,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在劲力上以掤、捋、挤、按为主,以采、挒、肘、靠为辅。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其特点是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身法中正自然,内劲以缠丝劲为核心统领全身。 练习时要求做到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裆劲开圆,呼吸自然,气沉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非圆即弧,浑然一圆。练习时,要把意气锻炼贯彻拳路的始终。 太极拳练久了,你就能够感到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架势动作皆在一起一落、一收一放、一开一合、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和左右旋转的太极图中。老架一路是根据人体的动作习惯编排的,右边的动作较多。练习老架一路是锻炼者由沉稳、动作柔绵、发力坚刚的发展阶段,向招式灵活的高阶阶段发展的基础。是每次锻炼必须练习的。老架一路练得熟之又熟之后,应该进行每个招式的左边练习,如,左掩手肱拳、左金刚捣碓、左懒扎衣、左六封四闭、左单鞭、左摆莲脚、左二起脚、左旋风脚等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练过六年之后,应该能从起势到收势的每一个招式中至少学会一个发劲动作。如,懒扎衣、六封四闭、斜行、撇身捶、金鸡独立、双推手、白鹤亮翅、白猿献果等。其中,玉女穿梭、拗步、倒卷肱、掩手肱拳、运手、金刚捣碓、青龙出水等招式中,至少应该学会二至三处发劲动作。如果对老架一路的练习感到厌倦,那是绝对错误的。老架一路越练越有奥妙之处。 陈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世传之太极拳,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武术之上乘者。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后因陈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直至十七世祖陈发科,于民国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陈氏太极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陈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已六百多年,历代相传,其间亦有所改进 。 至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时 , 陈氏拳艺 ,已由博而约而定型。 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传者为老架,有头套十三势及二套炮捶。另第十四世祖陈有本所传之新架,则是删去头套中之震脚发劲,变化难练之架式而成。第十五世祖陈清萍所传者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又称赵堡架,此套拳路是从新架变化出来,且更为紧凑。 此趟头套十三势之三种架式,拳套著势之结构和运用缠丝劲的法则,完全相同,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老架著势宽大,有发劲震脚和跳跃等较难之动作;新架略去较难演练之动作,架式则与老架同样宽大;小架架式则较为紧凑,发放抖劲之手法亦较多。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上一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是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