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铰的概念
塑形铰的转动能力与塑形内力重分布有何关系
1 塑形铰的转动能力与塑形内力重分布有密切关系。2 塑形铰是指受力构件发生塑性变形而发挥出作为铰链的作用。而塑形内力重分布则是指由于受力构件塑性变形,内力的分布也会随之变化,进而影响塑形铰的转动能力。通常情况下,当受力构件强度较高、初始刚度较大时,塑形铰的转动能力较弱;当受力构件变形较大时,塑形铰的转动能力会随之提高。3 为了提高塑形铰的转动能力,可以采用调整受力构件截面形状、降低初始刚度等方法来影响塑形内力重分布,进而影响塑形铰的转动能力。
塑性铰怎么理解 塑性铰介绍
1、塑性铰是与理想铰相比较而言,理想铰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能够承受弯矩,其值即为塑性铰截面的极限弯矩。对于超静定结构,由于存在多余联系,某一截面的纵向钢筋屈服,即某一截面出现塑性铰并不能使结构立即成为破坏结构,还能承受继续增加的荷载.
2、当继续加荷时,先出现塑性铰的截面所承受的弯矩维持不变,产生转动,没有出现塑性铰的截面所承受的弯矩继续增加,直到结构形成几何可变机构。
3、这就是塑性变形引起的结构内力重分布,塑性铰转动的过程就是内力重分布的过程。根据超静定结构塑性铰的以上特性,可以解决工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劳动法-病假的认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病假医疗期问题并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相关规定;
其次,对于这一问题,在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中,做了相应的较细致的规定:
1.该法条第2条规定,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2.该法条第3条规定,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3个月;五年以上的为6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6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9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为12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18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24个月。
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6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劳动法规定一年可以请多少天病假
一、病假根据在本单位工作时间不同以及总工作年限不同而不同,最高可以达到24个月。二、根据情况,病假最多3个月,超出3个月的病假,用人单位可以在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三、《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四、第三条规定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五、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2、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3、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4、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扩展资料:劳动者权利1、平等就业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即劳动者拥有劳动就业权。2、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以及市场信息等,即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3、取得劳动薪酬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依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劳动薪酬。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享有休息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6、为此,国家规定了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法
上一篇:动车和高铁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