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四世同堂 老舍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2-22 07:29:53编辑:阿旭

老舍的《四世同堂》创作于什么年代?

《四世同堂》写于上世纪40年代,是老舍著作中篇幅最长的一部,长达80多万字。这是作者经历了血与火的抗战现实,激起他的爱国热忱,决心“为正义而写,为抗战而写。”于是在1944年初,他便抱病开始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写作,小说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直至1946年5月才完成。这是作者耗费了大量心血创作的巨著,但是解放后直至80年代之前都未公开出版过。现代文学史也不提这部作品。原因是在一些文学史家心目中,《四世同堂》不是革命的作品,认为他没有写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正面写阶级斗争,没有写英雄人物,所以也就登不了新文学的“殿堂”。这显然是左的文艺思想影响下对作品的误读。实际上,不难感受到作者是以现实主义的态度,饱含爱国主义激情而创作这部作品的。\r\n这部小说以祁家祖孙四代人为中心,连接着小羊圈胡同里的各类人物,表现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经历和他们在苟安的幻想破灭之后逐渐觉醒、反抗,最后迎来胜利的艰苦过程。\r\n在文学史上以抗战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少见,但《四世同堂》中写抗战,却不是像有些作品那样去写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或国民党军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也没有去写地下工作者与敌人的斗争,或者国统区人民的艰难斗争,“他只是解剖了一个小细胞,一个不上经传的沦陷了的小胡同,透过这小胡同看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胡_青、舒乙语)\r\n《四世同堂》描写的人物多达130多个,有名有姓的就有60多个,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都市底层社会。他写的是沦陷之后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是一部中华民族蒙受耻辱饱含悲愤的悲痛史。作者所描绘的抗日时代风云,而又结构宏大,人物众多,这样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是老舍独创性的作品。\r\n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写得最鲜明、思想内涵最丰富的是主要人物祁老人及其长孙瑞宣。\r\n祁老人是祁家的老太爷,一个善良忠厚的长者,在那乱世之年,仍然保持着中国的古老传统和风俗习惯,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安度晚年和全家太平,虽然也同情帮助受难的邻居,但又害怕受牵连,奉行着“明哲保身”的哲学。然而当凶残的侵略者打破了他的“四世同堂”的宁静和平生活后,他终于萌发了仇恨和反抗,他惩罚当汉奸的孙子瑞丰,当面斥责特务,特别是当他的重孙女死于敌人制造的饥荒时,他怀着怒火敢于抱着夭折的孙女去和日本人算账。他的性格发展变化,有很强的时代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r\n祁老人的三个孙子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走了三条不同的道路。小孙子瑞全在爱国浪潮中走上了抗日道路,老二瑞丰贪图安逸,受蛊惑当了汉奸,而处于长子孙位置上的瑞宣,却走的是不平坦的道路。\r\n瑞宣知书识理,温文尔雅,有一颗善良的爱国心。在抗日烽火中他也渴望救国救民,但作为长子长孙又要对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尽孝,只得守在家中,满怀义愤,却不能付诸行动。他妥协、忍让、思想上一直在“尽忠”和“尽孝”二者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但他终于还是从矛盾苦闷中解脱觉醒起来,走上反侵略之路。这一形象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深刻揭示了被征服者的亡国之痛及其新的觉醒和崛起。\r\n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触,从文化心理层面揭示这两个人物身上的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给民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写得十分深刻而发人深省。\r\n作品中所写的一系列汉奸形象,如冠晓荷、大赤包、兰东阳、祁瑞丰之流,作者则大量运用夸张、变形、对比等漫画式手法,揭露其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无耻、反动、腐朽的本质。描写了他们可耻的下场,作者怀着无比痛恨之情,有力地鞭打了汉奸卖国贼的丑恶灵魂。\r\n老舍是写市民生活题材最有成就的作家。书中所写的小羊圈胡同就是他出生成长之地,他对那里各种市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在作品中,但凡涉及的生活用品,风俗人情,语言行动,以及人物心态都是地道的“北平味儿”,展现了一幅独具北平地方特色的都市风俗画。\r\n《四世同堂》早在80年代就编成了电视剧播出之后,出现了万人空巷的观看热潮。这次热播的新版《四世同堂》编导者并非重复老版,而是力求出新,在更加忠实原著上下了很大功夫。就我的观感,从剧中所写的人物性格、气质,(只是语言是带北京味的普通话,可能考虑的观众的接受能力),以及所展现的小胡同,房舍、内景、风土人情,乃至服饰和不少生活细节,都再现了原著中所描绘的老北京人文风貌,我以为改编是成功的,使老舍的名著再次焕发了光彩。


四世同堂中的老舍是谁?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3]


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应该如何评价呢?

老舍先生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作品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世同堂》。这是一部表现骆驼祥子之后北平市民生活的长篇巨制。同时,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它不注重表现日军烧杀抢掠、强奸放火的具体罪行,而是注重揭示占领区市民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描述了他们性格中的保守主义,还描述了他们的觉醒和反抗。在国破家亡、城破人亡的悲痛中,我看到了中国胜利和日本失败的希望和前景。以这样的主题和感情写成的 "四世同堂",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文学作品。"四世同堂 "是老舍在1940年代写的一部小说。它是一部史诗般的杰作。它以数百万字的篇幅展示了抗日战争期间北平占领区普通人的生活和斗争。虽然整部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但它并不直接描述战争和英雄,而是描述历史进程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老舍从1941年开始构思这部小说,1944年在中国首都重庆开始创作《四世同堂》。小说历时四年,其间因抗日战争胜利,作者应邀出国讲学,1948年在美国正式完成了长达一百万字的小说。老舍是一个可怜的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民国时期的作家主要来自两种家庭,一种是新贵子弟,另一种是破落户子弟,鲁迅对此作了总结。在中华民国时期,只有一个作家是纯粹的穷人出身,那就是老舍。他是唯一的例外。他的家庭很穷,这让老舍比其他作家更深刻地体验到下层社会的生活。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老舍是谁写的《四世同堂》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2],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申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