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浪
抗战开始时,国军的指挥机构是按:总部-战区兵团-集团兵团(兵团,路)-军-师-旅-团,共7级;
1940年后为总部-战区-集团军-军-师-团,6级指挥机构;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又将指挥机构编为:总部-行营(行辕)-绥靖公署(战区)-绥靖区(绥区)-兵团/整编军-军(整编师)-师(整编旅)-团共8级。
1946年国民党山东当局贯彻蒋介石的“党政军通力协作”、对“赤患”实行总体战的指令,在济成立以王耀武为主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为副主任的“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统辖徐州绥靖公署设在山东境内的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绥靖区党政军各机关[1]。
绥靖区章徽
事件组建绥靖区青年教导总队
参加该总队有较好的物质待遇外,还应允在该总队二年后,发给正式高中(或初中)毕业文凭,并把青总标榜为新军队、新学校、新家庭。该总队设有文化课,还有音乐、体育等课程,每周学习6天。
有专列火车市内接送,它尽力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生活习惯,所以具有较大的诱惑力。许多外地学生,大都断了同家庭的经济联系,生活无着,所以去该总队当兵,以解燃眉之急。
青总是1个旅(3个团)的编制,领导机关称为总队部。
总队辖3个团,1个直属女生大队。团以下之营、连、排均为三三编制。另外团还有1个直属迫击炮、机枪连。
策反第三绥靖区
1948年8月的一天,时任解放军华野13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长兼民运部长的杨斯德奉命赶到华东军区政治部。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向他布置了任务,要他以陈毅司令员代表的身份,到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向中共秘密党员、时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的何基沣、张克侠传达陈毅的指示,争取“三绥区”国民党军一部或大部举行起义。
10月22日,杨斯德在鲁中南军区前线办事处政工科副科长孙秉超陪同下秘密进入贾汪,先后见到了何、张两将军,分别向他们转达了陈司令员的问候和指示,并同他们研究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密和活动方便,杨斯德化名陈惠国,以南京派来的“高参”身份出现在何基沣的贾汪前线指挥所。
当时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辖第59、77两个军共4个师,原是冯玉祥西北军一部。
贾汪指挥部随即也开始行动。指挥所各处均表示愿随何行动。已被杨斯德争取过来的通讯主任樊云门,按计划带人羁押了蒋嫡系交通部门派来的通讯人员,控制了电台,管制了通讯,切断了各部对外联系。
下午2点,何基沣对贾汪指挥所及干训团官兵讲了话,随即出发,向东沿59军行进路线开进。此前,国民党38师已与解放军13纵取得联络;132师及37师的111团也先后按计划行动,与我10纵取得联络。9日夜至10日凌晨,起义部队全部渡过运河,并相互取得了联系。至此,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一个指挥所、一个军部、三个半师共二万三千余官兵,从国民党阵营中解放出来。
政治各区负责人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周磊
副司令官:顾锡九、李天霞
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兼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统管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绥靖区[1])
副司令官:牟中衍、李仙洲
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
副司令官:李文田、何基沣、张克侠
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刘汝明
副司令官:曹福林、米文和、田镇南
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张轸
副司令官:赵子立、朱其平
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李延年
副司令官:汤位东
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官:刘安琪
副司令官:施中诚
第十二绥靖区司令官:陈鼎勋
第十三绥靖区司令官:王凌云
副司令官:万式炯
阜阳行政长官公署长官)
参谋长:刘晓云(安徽霍邱人)副参谋长:廖若谷(江西萍乡人)
机要室主任管长镛(未到任)
总务处长:罗永宜(湖南益阳人)
第一处(人事处)处长:廖若谷(兼)
第二处(特工处,直属军统,挂名绥区,其实无管辖权)处长翁一揆(湖南平江人)
第三处(作战处)处长徐武(安徽人)副处长罗文浪(湖南长沙人)
第四处(后勤处)处长吴迪基(山东人)副处长谢治平(湖南武冈人)
政治部主任李拔夫(湖南醴陵人)
第十六绥靖区司令官:霍揆章
刘雨卿、李奇中、丁德隆
机构另有
山东
绥靖统一总指挥部[1]主任:王耀武[1]副主任:何思源、庞镜塘[1]
太原
绥靖公署
主任:阎锡山
副主任:杨爱源、孙楚
参谋长:赵世玲
东北“
剿总”
总司令:卫立煌
副总司令:郑洞国、范汉杰、孙渡、马占山、万福麟、梁华盛、陈铁、张作相
参谋长:赵家骧
华北“剿总”
总司令:傅作义
副总司令:陈继承、刘多荃、宋肯堂、上官云湘、邓宝珊、吴奇伟、冯钦哉、郭纵汾
参谋长:李世杰
徐州“剿总”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李延年、冯治安、刘汝明、韩德勤、孙震
参谋长:李树正
华中“剿总”
总司令:白崇禧
副总司令:张轸、宋希濂、夏威、潘文华、徐祖贻、李品仙
参谋长:李品仙
上一篇:惊蛰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