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别称
日期的雅称每月1-30日的别称
日期的雅称每月1-30日的别称,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农历都是有别称的,对于日期上面的别称其实都是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的,以下了解日期的雅称每月1-30日的别称。
1、韵目代日
韵目代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电报纪日方法。清政府开通电报之初,因为发送电报非常昂贵,按字论价,“字字是金”,所以节约用字就非常重要。为此发明了一种新的'纪日办法,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敬、二十五有、二十六宥、二十七感、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卅(按规定该用“陷”,但是于军队不吉利,忌用,便用“卅”字代替)。
采用公历纪年后,因无韵目可代,才将“世”或“引”代31日(“世”字是“卅一”的合写,“引”字则像31阿拉伯数字)。
2、三浣记日
所谓“三浣”,即上、中、下三浣。每个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二十日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为下浣。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记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记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记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余都可类推。
3、月相记日
所谓“月相记日”就是根据月亮盈亏的变化记日。每月初叫作“朔”、“旦”、“朔月”,初三叫做“月出(音fei三声)”,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望后”,每月的最末一日叫作“晦”。
月份的雅称 一月:孟春、寅月、正月、元阳、初月、初春、开岁、芳岁、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大簇。
二月:仲春、卯月、杏月、仲阳、丽月、花朝、中春、甜春,正春,如月,令月,花朝,竹秋。夾钟。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桐月、蚕月、桃浪、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姑洗。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月、槐序、麦月、麦秋、清月、初夏,首夏,维夏,槐夏,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中吕,麦候,麦秋,仲吕。
五月:仲夏、午月、榴月、蒲月、中夏、皋月,天中,端阳,蕤宾。
六月:季夏、未月、暮夏、荷月、暑月、溽暑、焦月、晚夏,伏月。林钟
七月:孟秋、申月、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巧月、首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相月,霜月。蕤宾
八月:仲秋、酉月、桂月、正秋、中秋、爽月、桂秋、壮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季秋、戌月、暮秋、菊月、菊序、霜序、咏月、菊秋、晚秋,凉秋,玄月,秋白,暮商,季商,无射。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开冬、吉月、阳月、上冬,坤月,阳月,小阳春,应钟。
十一月:仲冬、子月、畅月、中冬、雪月、寒月、龙潜、辜月,葭月,黄钟。
十二月:季冬、丑月、残冬、腊月、冰月、暮月、暮冬、嘉平、严月、严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大吕。
节令别称常见的有: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岁杪、守岁。
每月初一:“朔”,“旦”,“额”。每月初三:“朏”。每月十五:望。每月十六日:“既望”,“望后”。每月末日:月杪;晦。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每月二十至三十称下浣。
古时叫每月从一至三十日各日的雅称谓,
初一到初十为“朔”,十一日至二十日为“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小月至二十九日)为“念”。如,一个月的初七称为“朔七日”,十六日称为“望六日”,二十四日称为“念四日”。
在古代一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句、中旬、下旬三个时段。而农历的一个月却是分为朔、望、念三个时段。
阴历每月初一的月是朔,朔即月与太阳位于同一方向,因而完全看不到月亮。望月指的是月的距角成180°,即日月黄经相差180°。
此时地球在日月之间,月之光面适与地对,自地球视月,恰是正圆,称望月,也称满月。念指惦记,常常想。也指心中的打算,月下旬为念时段。
扩展资料:
月份来源的传说来自于《山海经》中的《常羲生月》。《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两位妻子,羲和与常羲。羲和生日,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称为月母。
其实羲和与常羲同为制定历法的官职。《世本》中记载,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让“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观测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来历。
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古代历法中,月建以北斗七星)之斗柄——摇光星所指方位而立建,冬至所在的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二地支,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
月份雅称分别是什么
月份雅称分别为:一月为柳月,二月为杏月,三月为桃月,四月为槐月,五月为榴月,六月为荷月,七月为巧月,八月为桂月,九月为菊月,十月为阳月,十一月为葭月,十二月为梅月。一年一共有十二个月份,每个月份都有很多别称。
月份雅称分别是什么
一年有十二个月份,不同月份都有雅称,其中一月为柳月,因为“银柳插瓶头”;二月为杏月,因为“杏花闹枝头”;三月为桃月,因为“桃花粉面羞”;四月为槐月,因为“槐花挂满枝”;五月为榴月,因为“石榴红似火”。
榴月为荷月,因为“荷花满池放”;七月为巧月,因为“凤仙节节开”;八月为桂月,因为“桂花满地香”;九月为菊月,因为“菊花傲霜雪”;十月为阳月,因为“芙蓉显小阳”;十一月为葭月,因为“葭草吐绿头”;十二月为梅月,因为“梅花吐幽香”。
十二月份的别称
十二月份除了雅称之外,还有很多别称,例如一月也被叫做孟春、寅月、肇春等;二月也被叫做仲春、卯月、春半;三月也被叫做季春、辰月、晚春;四月也被叫做孟夏、初夏、新夏;五月也被叫做仲夏、星月、盛夏。
六月也被叫做季夏、未月、暑月;七月也被叫做孟秋、申月、兰月;八月也被叫做仲秋、壮月、秋半;九月也被叫做玄月、暮秋、秋末;十月也被叫做孟冬、露月、始冬;十一月也被叫做仲冬、子月、霜月;十二月也被叫做季冬、涂月、暮冬。
上一篇:小男孩穿三角内裤
下一篇:没有了